三年级上册数学 - 6.4去奶奶家-教案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 - 6.4去奶奶家-教案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4 12: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6.4《去奶奶家》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摘录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
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科书紧密结合直观图,通过细致观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并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遇到过情境比较简单的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少数学生不爱思考,必须靠教师的引导才能解决。
学习
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
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
难点
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评价
任务
1.让学生通过情境读取已知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画出简易示意图,用估测的方法或测量的方法找到火车行驶2小时后的位置及奶奶家到淘气家的距离。(达成目标2)
2.让学生通过画简易示意图理解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目标1)
教、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每日一练
78+600÷3
420÷(25-16)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答案。
新知
探究
一、激趣导入
淘气每年暑假都得去奶奶家看望奶奶,咱们想不想一起看看他是怎样去奶奶家的?
探究新知
学习活动一
1.认真观察情境图中淘气的乘车路线图,在小组内说一说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
2.自主筛选信息,根据情境图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
3.集体评议。
4.如何计算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方法。
学习活动二
引导学生探究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
1.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1.让学生指一指乘火车的是哪一段,乘汽车的是哪一段。
学生汇报情境图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尝试画图。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所画的路线图。
3.学生交流画图经验。(发现优点:题意清晰、信息全面、简洁等。)
4.预设: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综合算式:
 
115×4+45×2
=460+90
=550(千米)
1.学生小组内交流找到行驶位置的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
方法一:直接用眼睛估测,以图中的一段黑白铁路为度量单位,数出从淘气家到新站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在一半的位置做标注。
方法二:测量出表示乘火车总路程的线段的长度,再取一半做上标注。
巩固
拓展
完成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1、2、4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评价
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或困惑吧!
预设:
我学会了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看图找条件,提问题;
学画线段图;
用线段图辅助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设计了一些生活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让学生尝试解答新问题,相互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难,对用路线图表示行走过程,学困生理解的不是很好,由于时间关系在课上没有给学困生留有大量的思考时间。
再教设计:
在今后的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尽量给他们留有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爱动脑子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