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8.2《货比三家》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摘录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有比较价格的经验,课前调研学生能结合每个价格表示的意义比较出小数的大小,但是在归纳表达方式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课在提出问题后可以放手让孩子大胆的交流比较方法。
学习目标
1.经历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能表达自己的想法。3.在与他人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小数表示的含义理解小数性质,举例说明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能结合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小数的大小。
(达成学习目标1、2)2.通过交流,链接多种比较方法,归纳总结比较小数的方法。(达成目标3)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每日一练
填一填,说一说。3
元
5
角
=
()元
15
元
6
角
=
()元
2
元
5
角
5
分
=
()元8
角
=
()元
?5
分
=
()元
3
元
5
角
=
(
)元
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
新知探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他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里逛一逛,来个《货比三家》。二、探究新知学习活动一:理解小数性质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读出每种商品的价钱(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你有什么发现?2.还有哪些小数能像这样去掉末尾的0呢?3.2.09元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学习活动二: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1.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2.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三:哪个文具店的橡皮便宜?1.先尝试独立进行比较。2.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3.同桌每人再举出三个一位小数,交换比较大小。4.说一说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1.预设:生1:1.80元是1元8角,也可以写成1.8元。生2:同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不一样。2.预设:5.10元是5.1元2.00元是2元1.90元是1.9元3.预设:2.09元表示2元9分,去掉0就表示2元9角,所以0不能去掉。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2.预设:
①4.9
元
=4
元
9
角,
5.1
元
=5
元
1
角,所以
4.9
元
<5.1
元。②5.1
元比
5
元多,
4.9
元比
5
元少,所以4.9
元
<5.1
元。 ③整数
4
比
5
小,所以
4.9
元
<5.1
元。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2.汇报:①1.8元和1.9元都比2元少,所以丁丁文具店的橡皮最贵,而1.8元是1元8角,1.9元是1元9角,所以奇奇文具店的橡皮最便宜。②1角1角地数,1.8元1.9元2元,所以1.8最小,2元最大。③换算成角比一比。3.同桌活动。4.归纳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部分第一位上大的数就大;第一位位上的数也相同,小数部分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巩固拓展
完成课本第83页“练一练”第1、2、3题。
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的比较方法。
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生1:学会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生2:可以换算成角比较,也可以取中间数比较。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小数大小的比较①4.9
元
=4
元
9
角
②
5.1
元比
5
元多,5.1
元
=5
元
1
角
4.9
元比
5
元少
?
?
4.9
元<
5.1
元答:去奇奇文具店的买铅笔盒最便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1.结合小数意义,理解小数性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能借助元、角、分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说出每种商品价格表示的意义的同时顺势引出小数的性质,并在对比中进行理解。2.给予信任,放手探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也有所了解。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还给我的是一个个惊喜。比如比较
5.1
元和
4.9
元的大小时,学生想出了数线图的方法、比元大法(比整数部分)等都是我没有想到的。
3.重视数学活动中的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及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达到灵活运用。不足之处:应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层次思维培养。本节的“货比三家”情境问题仅是“小数大小比较”的一个载体、一个案例,应在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串,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让学生经历这种中高层次的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再教设计:1.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学会倾听。课堂上一个孩子说“我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比如说,把4.9看成49,5.1看成51。”我在听到这个答案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第二种方法,把元换成角吗?但是这个孩子又解释到:“老师,不是的,我没有换算单位,我就是不看那个小数点,直接把数字提出来比较49和51。”听到这里,我没有及时给出理答,课下想到他是利用了将两个数同时扩大十倍再进行比较。虽然他说不出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但是他靠数感“创造”了新方法,真的很了不起了!
2.结合易错题设计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在对比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