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守株待兔、仓皇、乐滋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理解“守株待兔、仓皇、乐滋滋”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这则寓言,学生懂得了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这个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喜欢)哪位同学愿意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呢?(引导说出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
2、创设情境,解释课题
⑴、今天,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寓言故事。
师:板书:守株待兔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动画,看得仔细点,待会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⑵、学生汇报看动画的情况
⑶、出示课件一,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守株待兔》的意思呢?
二、读文探疑,理解寓意
1、农民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怎么守?同学们带着问题 自由读寓言。
2、同学们质疑:(师: 同学们,读了寓言,有话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吗?学生说完后,师出示课件二:学生齐读)
3、研读“为什么守”
⑴师:同学们,种田人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
⑵ 指名学生回答。
⑶师:出示课件三:引导:“仓皇 ”“蹿”各是什么意思?
⑷同学们互相交流野兔“蹿”的种种原因。
⑸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⑹师:谈话:
①野兔从树林里蹿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②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⑺师:出示课件四:文中句子(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
①师:“乐滋滋”可以换一个什么词?(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喜洋洋)
②指导朗读。
③师: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请男孩乐滋滋地读读种田人心里想的这句话。
④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种田人越想越美,越想越乐!全班一起读一读。
4、研读“怎样守”
①师:引出下文: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于是,他是怎样做的?
②指名学生回答。
③学习句子:出示课件五:(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A、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B、交流预设:
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去挖过地。(是呀,锄头可是种田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现在他连锄头也不要了,又怎么去劳动呢?)
b、你是怎么理解"整天在树桩旁等着"这句话的?(出示课件六)
c、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想象说话:出示课件七:(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还在等……)
④师:引导:是呀,一天到晚,他什么活也不干,一心只想着等兔子,他是多么渴望得到兔子呀!可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出示课件八)他等到了吗?他等到的是什么?(一无所有)
(引导学生说出“守株待兔”的寓意,出示课件九)
⑤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想怎么劝劝他呀?
三、总结
1、读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2、?我们身边有没有像种田人这样的人呢?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呢?
3、师:在这里,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出示课件十:(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來 作者:鲁迅)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十一)
1、把《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说给身边的人听听。
2、收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