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梅兰芳蓄须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3: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 梅兰芳蓄须
初识大师
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
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杨贵妃
白素贞
林黛玉
嫦娥
思考: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蓄须时的梅兰芳

蓄发
蓄辫子
蓄指甲

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
厘清事件
课前导读告诉我们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还有什么学习任务?
梅兰芳拒演的方法;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拒绝演出的方法,作批注。
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演,课文写了几件事情?
藏身租界
深居香港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设法大病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
剃须登台
课文中的六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不可以。
原因:①这些事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②梅兰芳经历的困难越来越大。
感受气节
到底有什么危险和困难呢?请默读第2~7自然段,画出相应词句,填写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因
办法
困难和危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因
办法
困难和危险
不断纠缠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强令上台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蓄须明志
打针装病
虚度生命
卖房度日
险丢性命
曾经,他作为四大名旦之首,在舞台上万众瞩目,如今只能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曾经,他拥有花园般精美的住所,可现在因为蓄须明志,他生活穷困——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曾经,他为了保持柔美的身段,日日健身,可为了拒绝演出设法大病——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为什么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上台演戏?
日本帝国主义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登台演出,妄想通过梅兰芳的影响力,掩盖他们侵略中国的事实。
真实目的
梅兰芳正因为知道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才誓死拒绝。他宁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下登台演出。
决心
藏身租界
深居香港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设法大病
艺术生命可以虚度,生活可以穷困,性命也可以失去,但什么绝不能失去?
民族气节
这些事情都是梅兰芳不失民族气节的表现,为什么独独要以蓄须这件事为题呢?
蓄须是梅兰芳独有的爱国行为,这个行为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是他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
尝试概括
我们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学习第四单元,知道了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大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主要内容。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要把这些层层递进的事情串联起来有什么方法?
紧扣主要人物
排列有序
事件整合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虚度艺术生命,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大病,直至抗战胜利,才剃须登台。
阅读链接
自主阅读,尝试概括。试着用多件事串联的概括方法连起来说说《难忘的一课》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我”看到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年轻的台湾教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串联事件概括。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之后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完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爱国心,家国情”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
先概括每件事,然后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紧扣主要人物,将几件事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最后将串联好的内容根据文章特点说完整。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结构梳理
23* 梅兰芳蓄须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因
办法
困难和危险
不断纠缠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强令上台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蓄须明志
打针装病
虚度生命
卖房度日
险丢性命
根据题目的提示
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先概括每件事,再按顺序串联起来
如何概括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