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10: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
编写: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
2.
把握诗歌的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3.
掌握诗歌视听结合、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一、课前准备
(一)知识链接:
1.文题解读
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
“峨日朵”
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作者借称这座山为“峨日朵雪峰”。
侧:点明位置,山壁的一侧。
2.作者介绍: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曾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负伤后转入学校读书。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6年到青海文联工作。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诗人特别善于在历史场景与自然环境中追问人生价值,抒写苍凉悲壮的生命体验,讴歌潜在的丰盈的生命之力。
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著有作品《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
3.探寻背景
本诗初稿写于1962年8月,196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这一年作者因被打成右派,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曾写下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早已进入冷寂和沉闷的状态,所以此时的昌耀可以在诗歌写作时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关照和揣摩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机缘。
二、新课学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薄壁(  )      
彷徨
(  )
默享(  )
铆钉(  )
嚣鸣(  )
石砾(  )
揳(  )
罅隙
(  )
2.释义:
罅隙:
揳: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2.
“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营造了怎样的画面?
3.
“石砾”“深渊”写出了怎样的情形?
4.
如何理解“雄鹰”“雪豹”的象征意义?
5.作者为何要写“蜘蛛”这一意象?
6.作者笔下的意象呈现出怎样的意境?作者想借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意象类诗歌鉴赏)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唐)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学习小结:
本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描绘了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太阳、山海、蜘蛛等众多意象,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二、
2.罅隙:缝隙
揳: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本文指插入。
三、
1.
“薄壁”
“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
“石砾”
“深渊”
“雄鹰”
“雪豹”
“蜘蛛”
2.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峰落日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3.
突出了攀登时脚下的险情。
4.
作为自然界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者一种真正的强大、雄壮和坚韧,作者用它它们来鼓舞自己,可见作者不息奋斗的精神。
5.
体现了谦卑而强劲的精神力量,呈现新的精神高度,写出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6.
本诗通过描绘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太阳、山海和蜘蛛等众多意象,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
四、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