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3.1
百合花
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伴读]②这篇美丽的作品50多年来美丽了许多人的心灵。茹志鹃因为写了《百合花》,自己也成了一朵流芳百合。
?
2、作者简介
永远绽放的百合花一茹志鹃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①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百合花》等短篇集。
[伴读]①王安忆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这是一对文坛上的母女花啊。
三、字词
1.字音字形
间歇???
撂下???
包扎??
着恼??
讷讷???
忸怩?
?憨憨???
执拗?
挽髻????
尴尬???
讪讪??
瞅???
挟??
嬷嬷??
??
虔诚????
瞟了一眼
磕磕绊绊??
2.解释词语
张皇???忸怩???憨憨??
执拗??尴尬??讪讪???虔诚
4、学习课文
第1、2、3段:开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出主人公小通讯员。
第4、5、6段:景色描写展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了战士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对通讯员的情感由“生起气来”转变为“发生了兴趣”。
第7段:描写通讯员的背影,身材高挑、结实、干净利落,步枪筒里插的“几根树枝”与后文“一支野菊花”相照应,表现了通讯员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第8段:表现了通讯员面对女同志时的腼腆、羞涩、拘谨、局促。
第9-21段:“我”与通讯员的交谈。介绍了通讯员的年龄、革命情况。第17段一个“跟”字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
第22-23段:写通讯员提醒“我”再次赶路。
第24-25段:写到包扎所后“我”主动承担借被子的工作。交代包扎所的陈设和位置,说明部队作战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为后文借被子做铺垫。
第26-39段: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32段,引出百合花被子,有线索作用,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37段,通讯员觉得自己误会了新媳妇,愧疚的想把被子还回去,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的单纯、淳朴、善良。照应了前文。
第40-41段:通讯员完成任务回团部。写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衬托出他心灵的美好。“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文中第二次出现,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第42-45段:发起总攻之前后方准备工作以及军民一起过中秋的情景。
第42段描写新媳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说明她对“同志弟”的牵挂和愧疚,体现了她的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
第43段描写敌人进攻猛烈,战况激烈,为下文通讯员的牺牲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45段对家乡中秋的插叙舒缓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第46-50段:战斗打响后包扎所里抢救伤员的忙碌情景。
第47段“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使我想到了我的同乡,写“我”的紧张心理,暗示了“我”对通讯员的牵挂、担心和惦念。
第51-55段:通讯员为救人而牺牲。
第52段借担架员之口叙述通讯员的英勇事迹,从侧面表现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第53段:新媳妇全然没有了之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擦拭着身子”,似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表现出她内心的悲痛。
第54段: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服,表现了她对通讯员崇敬、愧疚的心情。朴实的动作饱含着深情。
第56-57段:新媳妇为通讯员献出并盖上自己的被子。结尾段再次写到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自我检测
阅读小说《百合花》的结尾部分,完成1-4题。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
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
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奉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课文结尾部分两次写到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请根据文意,具体分析“啊”声的不同深意。
2.新媳妇不顾劝说,在通讯员死后继续为他缝补衣服上的“破洞”,这说明什么?
3.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何用意?
4.如果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子”被保存了下来,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展,请你为这条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
答案及解析:
1.新媳妇猛然间认出了躺在门板上却已经濒临死亡的通讯员,发出了第一声“啊”,这声“啊”表示大吃一惊。新媳妇听到通讯员英勇扑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发出了第二声“啊”,这声“啊”是对通讯员英勇行为的赞叹和对他生命安危的忧虑。
2.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新媳妇家抱被子时撕破的。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关爱、怜惜、崇敬。
3.“百合花”是小说中新媳妇嫁妆被子上的图案,小说围绕“借被子”来展开情节,用“白色百合花”象征“纯洁的感情”,具体说就是象征了年轻通讯员和新媳妇淳朴、纯真、高洁的美好品格和解放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美好情感。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