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表达自己的宽容;
2、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三、德育目标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难点: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展开话题
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幽默隽永的妙语箴言。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学生交流)
二、师生互动,展开活动
【教师提问】:有谁愿意根据动画片意境编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 ”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教师提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 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教师提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讲述】: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常替别人着想。
心灵剧场:(选三位同学演一演)
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学甲
故事梗概:李勇号称班里的“大哥”,好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他的朋友也不错。一天中午,李勇与班里的一位同学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并一时气愤地将那位同学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觉得李勇有点过分,下课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学。这令李勇非常恼怒。他想:我对王小海不错,可他居然去帮助别人,太不够朋友了。于是他扬言今后与王小海势不两立。
【教师提问】:李勇为什么气恼
【教师提问】:李勇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响
【教师提问】: 如果换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会怎么想 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学他会怎么想
猜一猜: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 (鼓励同学多设想几种结局。)
【教师提问】:造成这几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我来做选择
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
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 B无所谓
C寻找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 D恨那些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
2、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 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
C很自然,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 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
探究话题,价值引导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8材料。
【教师提问】:在你看来吉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否欣赏马沙的做法 你又是怎样看待马沙其人的
【学生回答】:吉伯是个乐于助人而又性格急躁的人,马沙是个知恩图报,心胸开阔的人,他有着一颗宽容的心。
【教师提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
你如何表达你的宽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刚刚这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这就十分难得。
【教师小结】: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正地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是拥有善良之心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能扶危帮困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既帮助别人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欣赏歌曲《好汉歌》
【教师提问】:你最欣赏歌词中哪几句 能不能试着唱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我最欣赏开头两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学生回答】:我最喜欢“世界需要热心肠”这句。
【教师提问】:能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吗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你觉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他人
【学生回答】:一个会心微笑
【学生回答】:一句真诚的安慰
【学生回答】:一次无私的帮助
【学生回答】:一句真挚的祝福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待人和善、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企求回报;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读读议议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名两学生配乐朗诵《盲人点灯笼》)
【教师提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挥谈感想)
【教师小结】: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
复习巩固:你曾经不能释怀的一件事是什么 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 用换位思考,你现在会怎样想
板书设计:
一、换位思考
1、换位思考能保持乐观心态,坦然面对生活
2、换位思考能感受到团结和睦的力量
3、换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4、学会表达宽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坦诚相待,主动沟通;
正视缺点,自我提高。
二、相互支持
1、相互支持的表现
2、相互支持的作用
教学后记:我之所以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最初的意图是想跳出以往上课的套路和框架,给自己一片全新的天地,自由地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经过较充分的准备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我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这只是初次尝试,整堂课有闪光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成功经验
1、围绕教学重点,借助信息技术,选取有意义、有启发、有深度的视频片断和文字材料,通过观看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丰富,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3、思想品德课堂留出协作讨论和自由辩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许多回答都闪光之处,可见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课堂上,必须去粗取精,讲解详略得当。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较多地由老师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较少,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共13张PP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
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1.什么是仁?
2.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
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
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仁”与生活
仁就是要克制自己,
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
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
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
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
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
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
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
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
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玉兰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玉兰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
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
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工人,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宿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
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
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