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的内容。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的意义。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学习重难点:
1、 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2、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你能讲一讲长征中出现的典型的故事吗?
背景: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
而作,作者萧华,全曲由十个乐章
组成。再现了长征途中一些重大的
事件,构成了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
史诗,塑造了红军的光辉形象,讴
歌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胜利。
自由朗读,请读准音,
读出诗中饱含的感情。
重zhòng 兵 重chóng 飞渡 黔qián境
皑皑ái ái 草毯tán泥毡zhān
欣赏长征组歌
歌词内容: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在路途难行,
敌兵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
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
幕幕令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
红军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
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
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
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质疑 解疑
词语赏析
从两首歌词中找出你最欣赏
的语句,并说一说欣赏的理由。
课文小结: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在路途难行,
敌兵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
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
幕幕令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
红军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
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
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
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抄生字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几首歌很感兴趣,但很难唱好。《长征组歌》两首学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目标
体会高度概括的语言,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情景创设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讲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度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引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作品。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自己认为好的句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内容。
诗中多处运用贴切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合作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学习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部分应怎样理解
明确:前三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后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待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毛主席用兵如神,敌败我胜的战例有哪些?
明确:(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拓展延伸
人们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的长征,你对这话怎样理解?课外写一则心得笔记,
自我检测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紧扣题目中“奇”字的诗句有 、 、 、 。
歌词中“横段山,路难行”反复吟唱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读读收获。
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
仿句: ,那么 , , 。
过雪山草地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革命前辈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
二、情景创设
这首诗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飞越大渡河后爬雪山,过草地的两次艰难困苦的时期,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的英勇精神。
三、自主学习
(一)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自己认为好的诗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歌的主题。
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怎样理解“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两句?
明确:这两句点明红军是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怎样理解“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两句?
明确:这两句歌词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底下,而是用“雪山低头迎远客”的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怎样理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两句。
过雪山草地此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粒米皆无。许多战士因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三)自我检测
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你能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巩固练习
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2、《过雪山草地》中用“ , ”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