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老山界》课件(苏教版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老山界》课件(苏教版八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2 21:51:1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老山界
为自由而战的人,人们将永远记住你们!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时代背景
课前热身
朗诵及背诵长征诗词,讲述长征故事,概括长征精神。
你预习了吗?
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惊惶( ) 呜咽( ) 咀嚼( )
矗立( ) 蜷( ) 酣( )然入梦
点缀( ) 落( )下
解释下列词语:
攀谈 奇观 绝壁 酣然入梦 呜咽
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探究学习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天 黎明以后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理清结构层次
1、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
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三部分
一、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1)。
二、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
三、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34段)。
细读品味
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细读品味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细读品味
3、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你能揣摩出来吗?
提示: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精彩段落欣赏
场面描写: “之”字奇观 (1)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2)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乐观主义英雄气魄。
精彩段落欣赏
景物描写: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庄严、奇伟。 寂静
精彩段落欣赏
(3)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4)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
(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
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排比
红军战士镇定豪迈,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 惊惶(huāng) 缴(jiǎo)租 欺侮(fu) 呜咽(wū yiè) 咀嚼(zǔjiáo) 骨碌(gūlu) 浑身打着颤 (chàn)
2、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
练一练
练一练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 )视,又有( )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写一写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老山界》学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学习重点、难点 :
1、学习观察方法;
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导学过程:
1.字词
惊惶(huǎ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jué 咀嚼           ┏shèng 盛开
  嚼 ┫             盛 ┫
    ┗jiáo(口语)嚼口香糖     ┗chéng 盛饭
2.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3.内容结构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自读课文,填写表格,理清结构。
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后,填写如下表格:
时间
地点
活动
第一天 天黑
下午 山脚
山沟 登山
行军

夜里
山腰
露宿
半夜 下午
山腰 山顶,下山路上
冻醒 下山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上山路上
登山
〔说明:设计这一表格,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每一层次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从而理解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来安排层次”的特点,同时,填写“活动”一栏,也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
 4.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深入探究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何好处?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 ) 矗( )立 péng pài( )( ) 蜷( )曲 jǔ jué( )( ) 呜咽( ) 酣( )然入梦 落( )得很远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 (A、叹息B、轰响C、轰鸣),大概是在 (A、哭泣B、叹息C、怒吼)自己的命远;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三、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顶着天啦! ( )
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