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踱来踱去 郝 叟 懊悔
惩罚 钥 匙 祈 祷 哽
督学 膝头 小 弗 郎 士
duó hǎo sǒu ào
chéng yào shi q d o g ng
dū xī fú láng
词语积累:
歌声悠扬动听。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声气阻塞。
宛转:
祈祷:
哽:
需要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宁
( )宁可
( )安宁
nìng
níng
帖
( )字帖
( )请贴
( )妥帖
强
( )强迫
( )强劲
( )倔强
tiè
tiě
tiē
qiáng
qi ng
jiàng
小说: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分为: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1.“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 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有何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整体感知:
2.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
上课前
上课之中
宣布散学
分析人物形象
1.本文着重写了那两个人物形象
2.谈一谈你对小弗郎士的认识.
(1)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炳敬爱老师;
(3)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3.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心理描写
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6.分析韩麦尔先生 (分组讨论)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礼服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时讲了那些话 内容可以概括为几点 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举止和表情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质题、释疑
1.小说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文中并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几个字。小说是怎样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提示:细节描写)
2.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最后一课上课之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最后一课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
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
6、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
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
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
七、布置作业:下堂课我们讨论这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方面:艺术特色。同学们可在这方面先作思考。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法)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情节:变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最后一课》教案
学习目标:
一、 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 了解小说的要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四、 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态 、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2、勾画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的要素,整体感知课文。
2、 理解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放录音)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 《最后以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二、检查“自主学习卡片” (投影)
1、解决疑难字词 诧异 懊悔 钥匙 惩罚 郝叟 祈祷 哽住 挟着戒尺 踱来踱去
2、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学生相互讨论本课的三要素 交流、明确: (投影)
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情节:开端 上学路上(1~6)
发展 上课 (7~23)第一层:(7~10)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17~23)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高潮和结局 下课 (24~29)
环境: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草地 (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为以后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
社会环境 布告牌、普鲁士兵出操、收操 (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背景)
三、师生合作学习
1、学生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找几句加以品味。
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
讨论、交流
2、结合“探究·练习一”理解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3、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4、 《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
四、深入探究: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