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父母的心》课件(苏教版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父母的心》课件(苏教版八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2 21:51:17

文档简介

《父母的心》学案
教学目标:
能理解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品位优美语言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
(2)理解作者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的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曾任日本笔会会长。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共同风格。
2.注音: 褴褛 吩咐 酬谢
3.填空: 无精打 失 落
(二)合作探究
1.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完成填表任务,引导学生朗读体验本文“浓浓的爱心中隐含淡淡哀愁”的写作特色。
● 送走长子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
●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父母是怎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
●想要回女儿时,父母的表现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
3.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
4.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拓展延伸:难道一家六口就这样分离了吗(齐读13——15段)
有感而发:
1.父爱是一座山,有山的伟大和崇高。
母爱是一种祝福,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母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它永远让儿女看到希望。
父母的爱是一盏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父母的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的心灵创伤。
仿写:父爱是…… 母爱是...... 父母的爱是......
总结本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五,布置作业1、 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 川端康成,______(国)现、当代小说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 》、《 》等。1968年获_______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4.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共12张PPT)
川端康成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理清情节
送大儿子
用二儿子换大儿子
要女儿
用女儿换二儿子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跳读课文
贫穷夫妇每次送和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刻画了他们什么样的表情?表现了贫穷夫妇什么样的心理?
合作探究
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看法。
甲方 乙方
送孩子是一种爱 要孩子是一种爱
送与不送都是一种爱
放飞思绪
设想一下,这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如何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拓展延伸
A 原文结尾: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夫人的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六口过上好日子。
B书上结尾: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你觉得那个结尾更好?
这一改动,改变了原文的意思,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突出了歌颂亲情这一中心。“终于”表示了贫穷父母曲折的心理历程。一家六口团聚后会怎么样呢?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去发挥想象。
课外作业
1、积累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谈你对父母心的理解,并写成250字的小短文。
下课啦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