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21: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上教案--第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理清故事情节,梳理胡屠户前后变化。
2. 赏析文中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 分析讽刺手法,探究思考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此诗张扬了古代读书人中举的欢喜。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古代读书人中举的故事, 那么, 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篇小说。
吴敬梓生于康熙四十年,自小聪慧过人,饱读诗书,也曾刻苦用功,考取功名,后却自绝于仕途,卖文为生。《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读书人们,“外史”是相对于“正史”而言,一般来说读书人的正史是写读书人如何苦读,一步步进入官场,而“外史”依据书中内容,更多的是写科举中的人追求功名的一系列丑态或辛酸讽刺故事。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卑劣的社会习气。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
【明确】讲了范进考中举人前后的故事。
【提问】以“中举”为中心,按时间为顺序,把小说分为两部分,应分在哪里?
【明确】1-2段为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前的困顿窘迫状况:被丈人教训,唯唯诺诺;生活贫困,吃饭没有着落,去乡试没有盘缠。
3-11段为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后的情况:不知中举,奉母命卖鸡;知道中举,喜极而疯;疯病治好,邻居送粮送酒,乡绅送银、送房。
【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可谓是截然不同的,请同学完成下列表格。
【明确】
胡屠户
众乡邻
张乡绅
范进中举前
骂范进是“现世宝”,训斥、“教导”范进。“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
不闻不问
不理不睬
范进中举后
称范进为“贤婿”“老爷”;“慷慨”地送来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作贺礼;治好了范进的疯后,跟在范进身后,小心翼翼,殷勤服侍。
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送银送房
称兄道弟
?
【小结】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其它各色人物嫌贫爱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跃然纸上。他们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见,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看不起,深刻反映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
【提问】简要说说范进中举前后又有哪些变化。
【明确】中举前,每日少饭食,乡试无盘缠,家贫不得已要卖鸡换米煮粥;畏惧岳父大人,对胡屠户唯唯诺诺。
中举后,高兴发疯。
清醒后,对张乡绅奉迎自如,打起官腔,对胡屠户是势利虚伪。
?
三、重点赏析细节,体会讽刺艺术
【提问】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具有讽刺效果?请举例分析。
【明确】范进考了几十年,到五十多岁才中举,高兴得发疯是有可能的。作者抓住这一事件,用漫画式的笔法加以夸张变形,极逼真、极有层次地勾勒出范进发疯的丑态。例: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下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的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分析】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头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含有无情的嘲笑意味。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就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他一时竟不能相信这样天大的喜讯,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才确信这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欢喜得完全忘形了,竟致旁若无人,“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已失常变态了。“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往门外飞跑”,意味着他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
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范进中举后的疯态,实则表现了文人半生蹉跎只为求取功名的悲哀,疯是“喜极而疯”,而作者正是用这喜极的状态表现当时读书人的悲哀。
?
2.“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已失常变态了,以至于“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醒后大笑大叫,往外飞跑,不想一脚踹入水塘,一头散发,两手黄泥,一身淋淋漓漓,拍着笑着走上集市。
【分析】整个一个疯子形象。这个过程描摹得越逼真,讽刺意味越浓,越能更深刻地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分析】“攥在手里紧紧的”“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表现了胡屠户不是真的想要归还银子,这一细节就与他的退银之辞形成对比,构成矛盾,引人发笑,从而达到讽刺效果。
?
四、拓展延伸,总结特点
【提问】范进中举,喜极而泣,这是喜剧,还是悲剧?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喜剧:毕竟考上了,一生的追求,终于达成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社会地位与家境。从个人追求来看,坚持的品质,值得肯定。
悲剧:1.是个人的悲剧。范进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四,35年哪!青春不再,人生几度,把一生束缚在八股制度下,浪费在科举考场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逆来顺受,饱尝酸辛,甚至衣食无着,险些饿死娘亲;更重要的是中举后又扭曲了灵魂,丧失了良心,得不偿失,中举即使可以改变他以后的命运,也是夕阳在山,余日无多,这实质上是一场人生悲剧。
2.是社会的悲剧。“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科举取士制度加重了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中举后的范老爷一定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于国家、于人民何谈贡献?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剧。
【总结】穷尽毕生光阴,为了一个不太擅长的人生目标,一条道路走到黑,甚至扭曲灵魂,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