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教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机会。例如,在“合作——编创”中引导学生进行演唱形式、伴奏的自主编创,总之,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学习,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2、构建生动的活泼的课堂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与生俱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使用这一特点,我设计了“猜游戏”的谈话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地聆听、思考、感受他们捉迷藏的情形,又以提问的形式,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捉迷藏》这首歌曲的聆听学习。
3、构建联系生活的课堂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只有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才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教学,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从“花丛”、“草帽”“谷堆堆”“棉褂褂”了解了四季的特征,并进行“新歌词”的创编活动,使自然科学轻松地融于情境之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三拍子、附点八分节奏,能为歌曲进行合适的创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猜、辩、唱、创等手段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四季轮回”的大自然现象,并通过演唱表演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捉迷藏》。
难点:准确的演唱歌曲中的附点八分节奏。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在自然的律动、谈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律动:随《捉迷藏》的伴奏音乐进行律动,师带生一起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设计意图: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歌曲《捉迷藏》的伴奏乐中,进行律动表演,即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发现和学习。这样的设计既充满趣味,又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谈话: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你边听边独学思考回答:这首歌里藏着一个什么游戏?是谁在玩这个游戏呢?(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引入到歌曲教学的环节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趣气氛中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科普知识:四季轮回。(设计意图: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听中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带着问题多次聆听体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恰当地把握歌曲的情绪、节拍、速度和力度特点,针对性地巩固歌曲中的难点,为接下来力求流畅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铺垫。)
1、复听全曲:边听边打拍感受歌曲三拍子律动感。
2、复听全曲:完成“节奏游戏”。在歌谱中找节奏“X.X”,并按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X.X这个节奏是这个环节着重要解决的难点,在老师的示范和引领中不断练习和巩固节奏,为歌曲的正确演唱打下基础。)
3、复听全曲:根据旋律、歌词讨论:了歌曲可划分几个乐段?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采用填空的形式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也使问题变得更有趣味。)
【唱中体验】
1、模唱:学生‘啦’模唱,填词演唱,讨论歌曲的每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通过学生的探索可以得出前半部分应该唱地轻而短,后半部分应该唱得热情洋溢等结论,教师配合伴奏、指导。
2、齐唱歌曲:师生合作,为歌曲编创不同的演唱形式、编创伴奏表演唱,注意声音、情绪的表现。
(设计意图:本着交流互动,快乐喜得的原则,先是通过模唱的“听辨”,让学生自主掌握歌曲中的曲调;再通过师生合作编创演唱形式的“体验”,达到交流互动熟悉歌曲的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用喜欢的伴奏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达到快乐的学习目的。)
【编创活动】
1、展示(一)小组合作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编创表演,达到记忆歌词目的。
(设计意图:合作展示,情感升华。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形象的律动“感悟”编创,不仅使学生能准确表现歌词内容,还能使学生主动记忆歌词,増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达到学习的高效性。)
2、展示(二)四小组合作完成编创歌词。想想这四个季节,除了藏在歌曲所描绘的地方,想想它们还会藏在哪些地方呢?并进行演唱。
(设计意图:运用参与体验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结合四季的特征进行创编歌词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相互合作表现歌曲。)
3、评价小结:生:评价你、我、他!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的明星小组?
(设计理由:评价到位,能力提升。通过师生间相互评价,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达到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加强音乐课与自然知识、社会生活的联系。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演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的四季之美。以“游戏”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思考加聆听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相结合来完成。让学生在听唱和实践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参与讨论。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歌唱。
1、营造宽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
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比如:歌曲教学一开始,我把歌曲“春、夏、秋、冬”中的四季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它们永远也聚不到一起。学生们立刻对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积极投入到愉悦地学习中。
2、充分强调音乐的审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力,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充满美感的演唱,时时刻刻体现美。我更是用自己的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了要用眼睛去发现美和用心灵去创造美。整节课自始至终凸显美,师生共同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
3、注重养成聆听思考的学习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会聆听才能懂得什么是音乐,才能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歌曲教学时,我采用带着问题思考、主动聆听法,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唱,所以,学生在学唱歌曲时显得比较自然、轻松。
4、激励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和表演。
激励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中结合聆听歌曲、有节奏朗读歌词、齐唱、分组唱等形式,把教学难点摆放到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中学习、感受、创造音乐。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本课不足】
1、在教唱环节,因为歌曲速度较快、歌词又比较绕嘴。所以可先将歌词进行分析辅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歌词再感受歌曲;再将学唱整首歌曲速度放慢,效果会更好!这样就节省了部分时间为充分聆听做了更好的铺垫!
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备课时,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所以把重点放在节奏处理上。但通过节奏模仿,按节奏读歌词,难点很快被突破,学生把节奏唱得很准。但却对吐字清晰的要求较高,强调得不到位,学生做得不是很好。
总之,本节我主要通过聆听、模仿、创编等方法把孩子们带入音乐活动中。重在打造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的课堂,力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养成也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