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2种子植物课件(26张PPT+25张PPT)(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2种子植物课件(26张PPT+25张PPT)(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14 19:23:4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吗?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 种子的结构
人教版
七年级上
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1
(重点)
(难点)
观察种子的结构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碘酒。
观察方法:
由表及里,
先形态后结构,
先整体后局部。
菜豆种子的结构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1)菜豆种子外形有哪些结构?
(2)从外形能否能看出菜豆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体的奥秘?
种皮
种孔
种脐
菜豆种子的结构
二、观察菜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1、仔细观察菜豆种子的内部由哪几部分组成。
2、猜测一下菜豆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菜豆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菜豆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胚被虫子咬坏的种子或缺失的种子能萌发成新植株吗?

不能
菜豆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种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两部分?
种皮
种皮和胚
种皮有什么作用?
保护幼嫩的胚,
减少水分散失。

菜豆种子的结构
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贮存营养物质,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种皮

玉米种子的结构
(一)观察玉米种子: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这粒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玉米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胚乳
果皮和种皮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2)猜测一下玉米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玉米种子的结构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玉米籽粒是一粒种子还是一个果实?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胚乳
果皮和种皮
含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玉米种子的结构
果实
=
种子+果皮
玉米种子外面有厚皮。但这一层实际上是由两层组成的,外面一层是果皮,里面一层是种皮。因玉米种子成熟后,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故看上去只一层。所以,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只是习惯上称之为种子。
果皮
种皮
种子
=
种皮+胚
玉米和菜豆种子结构的差异
相同点
不同点
玉米
菜豆
种皮
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子叶1片
有果皮和胚乳,
胚乳中贮藏养料
子叶2片
无果皮和胚乳
子叶中贮藏养料
即时巩固
下列哪一组是胚的结构(  )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B.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胚芽、胚轴、胚乳、子叶
D.胚芽、胚轴、胚根、种皮
B
单子叶植物:像玉米种子这样,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双子叶植物:像菜豆种子这样,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比如:
比如:
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种子的生命力更强
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
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即时巩固
关于种子和孢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孢子只是一个细胞,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B.种子比孢子的寿命长
C.孢子比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孢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能够萌发,而种子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也可以萌发
C
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能够产生种子
如图是埋藏了一千多年的莲子长成的植株绽放的莲花,莲子是种子,它为什么能够保持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呢?
莲子的种皮非常坚硬、致密,把种子密闭起来,既阻挡外面的水分和空气渗入,也阻挡种子内的水分散失,因此,莲子成熟后可以休眠相当长的时间,只维持微弱的生命活动。这是古莲子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种子的
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
果皮和种皮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
胚乳:储存营养物质
1.[中考?南通]蚕豆是我们喜欢的食物,其食用部位主
要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D
蚕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蚕豆食用部位主要是子叶。
2.在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胚根连接在哪个部位上(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A
3.[中考?台州]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要看到完整的胚的组成,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只需剥去菜豆种子的种皮即可
B.用刀片在菜豆种子中央纵向剖开
C.剥去种皮,掰开合着的两片子叶
D.剥去种皮,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C
4.[中考?扬州]通过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得出了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B.蚕豆种子有胚和种皮,玉米种子没有种皮
C.蚕豆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
D.蚕豆种子的营养储藏在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储藏在胚乳里
B(共25张PPT)
银杏的“白果”
这是真正的果实吗?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2课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
概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
1
(重点)
(难点)
观察松球果,你们能找到它的种子吗?
种子
(1)松球果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吗?
没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2)裸子植物有果实吗?
果实
=
种子+果皮
没有
木质鳞片
[中考?昆明]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其种子“白果”是裸露的,能药食两用。可推测银杏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C
银杏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即时巩固
常见的裸子植物
云杉
银杏
侧柏
油松
苏铁
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有输导组织,所以,裸子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
裸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可美化环境
资料
资料
裸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可美化环境
3.可供食用、药用等
资料
资料
资料
裸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可美化环境
3.可供食用、药用等
4.可供生物学研究
资料
资料
裸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豌豆
木瓜
荔枝
豌豆、木瓜、荔枝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吗?
果皮
这些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皮之中,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常见的被子植物

小麦
葡萄
菊花
椰子
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同点是什么?
2、不同点又是什么?
都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1)被子植物有果皮,裸子植物没有果皮。
(2)被子植物的器官有花,裸子植物器官没有花。
即时巩固
[中考?济源]下列植物中都能结出种子的一组是(  )
A.满江红、水绵
B.红松、桃树
C.侧柏、肾蕨
D.海带、银杏
B
红松、桃树、侧柏、银杏都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满江红、水绵、肾蕨、海带都不能产生种子。
为什么自然界中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多?
①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有发达的输导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②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种子传播。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提供工业原料:汽车和自行车轮胎的原料来自橡胶树。
②提供药材:如人参、枸杞、甘草等。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③提供食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④提供能源和建筑材料:木材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
和建筑材料。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被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释放氧气,还能美化环境。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代表植物:银杏、水杉、侧柏等
特征: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代表植物:桃、菊、小麦等
特征:具有六大器官,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
1.在下列植物中,全部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  )
①雪松 
②侧柏 
③银杏 
④卷柏
⑤水杉 
⑥红豆杉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⑥
D
2.
[原创题]荔枝(如图)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属于(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
B
荔枝种子有果皮包被,具有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属于被子植物。
3.[中考?娄底改编]很多被子植物的果实都非常甜美可口,分析其主要生物学意义是(  )
A.这些植物乐于奉献,给人类和动物提供美食
B.我们应该怀有感恩之心,保护好这些植物
C.这些植物为人类提供药材
D.这些植物有美味的果实,有利于动物为它们传播种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4.
[中考?连云港]银杏、银杉、水杉等是我国举世闻名的裸子植物,它们区别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A.用孢子繁殖后代
B.用种子繁殖后代
C.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D.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D
5.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是(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