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9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按小节、分层次理解诗歌。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性。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谈一谈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2.把握诗歌中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的韵律感。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植物、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会认字:采用随文识字,如“纷纷出发”。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再逐节出示课文,让学生根据拼音将课文读熟练;再按顺序出示课文中的会认字进行检测,然后出示拼音,提高重复出现率,加强记忆,如第1小节中的“如果、四海为家、植物、旅行”。其中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可以重点教学,如结合音、形、义,先反复认读,再组词。
多音字:“为、得”两个多音字,且日常使用率较高,应着重强调。首先出示多音字,再回到文中找读音,在语境中对多音字的读音进行区分,并能够正确组词。
会写字:7个左右结构的字(法、如、脚、娃、她、知、识),2个独体字(毛、更),1个上下结构的字(它)。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做到结构紧凑。与此同时,“娃、她”两个字,需要注意的是“女”字作为偏旁的时候,第3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它”字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上小下大。“毛、更”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找主要笔画,字的重心就体现在这一笔上。
朗读指导
本课将自然知识寓于充满儿童情趣的、富有韵律感的诗歌之中,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在诵读诗歌时要声音洪亮,把握句内停顿,注意句末押韵。第1小节重点朗读“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在读好重音、停顿的基础上,要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第2、3、4小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且结构一致,在读的时候要有一个情感的递进,从开始“妈妈”的呵护到“孩子”的自信离开,要读出相应的情感。
阅读理解
这是一首具有童真的趣味性科普诗歌,主要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诗歌共分为5小节。可以将诗歌按照“提出问题—举例分析—观察总结”的顺序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第2~4小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积累运用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中将植物的种子进行了比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诗歌第2~4小节句式一致,教学时可出示相关植物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像什么?帮助它传播种子的是谁?理清以后,再照着第2小节的形式练习说话,迁移到认识其他植物。这样的说话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又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搜集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
学生准备: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
2.搜集其他植物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植、如、旅、备、纷、刺”等12个生字;会写“法、如、脚、它、娃”等10个字。
2.观察图片,看清图意,分清小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揭题,存疑导入
活动1 设置情境,谈话揭题
1.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自然里有个植物王国,那里住着千姿百态的植物们。秋天的时候,植物王国就会为种子宝宝们举行一场盛大的“成人礼”,预示着种子宝宝们都成熟了、长大了,他们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2.今天植物王国要给三位种子宝宝办“成人礼”,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谁?(出示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对应的植物名称:蒲公英、苍耳、豌豆。明确读音。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来看看植物妈妈用了什么办法来送别这三位种子宝宝。(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活动2 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1)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2)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
(3)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2.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植物王国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利用图片,直观展示出诗歌中的主人公“蒲公英”“苍耳”“豌豆”。借助“成人礼”这一情境合理地引出课题,利用题目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板块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活动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带着质疑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正确,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圈出生字、词语,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节,指名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3. 词语:
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准备 观察 炸开 蹦着跳着 底下 带刺 如果 知识 粗心
4.交流反馈,读准字音。
(1)自由读,同桌互相认读。
(2)指名读、出示拼音对词语进行正音。
重点指导:“旅”是边音l;读准几个翘舌音的字“如、炸、察、识”。
(3)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1)现在,课文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
(2)汇报分析,交流识记方法。
6.汉字识记方法:
(1)图片识记:教学“刺”字,可借用仙人掌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教学“察”字,可借用人物观察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让学生了解“察”的意思是仔细看,调查研究。
(2)熟字加偏旁:教学“植”字,“笔直”的“直”左边加木字旁,就是“植物”的“植”;教学“纷”字,“分离”的“分”左边加绞丝旁,就是“纷纷出发”的“纷”,“备、识”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识记。
(3)重点指导“旅、刺、察”三个字。
活动2 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1)谁能读读这句话?
(2)提示:①有标点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停顿。可是,没有标点的句子内也有停顿,我们应该怎么停顿呢?
②指导学生“停”后能“连”,这样既能读出停顿,又能连续地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长句子,你会读好停顿吗?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一读?
②送回诗歌里,还能读好吗?一起来试试。(齐读)
2.读好押韵。
(1)师读课文第1小节。
比较一下每行诗歌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要点:出现在第1、2、4句的最后一个字“大、家、法”的韵母相同,都是ɑ。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叫作押韵。告诉大家一个朗读小秘密,押韵的字语速放慢,声音延长,就能读得更好听。
(3)找找诗歌中其他小节的押韵的字,圈出来,试着读读。小组内试读,组内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意在进行学法指导,提出自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巩固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板块三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活动1 听读课文,分节朗读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读音,明确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读音准确、语言流畅。
活动2 朗读争霸,体会美感
创设“朗读争霸赛”的情境,提出评价标准,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挑战,在比赛中体会诗歌的美。
1.出示评价标准:
声音响亮,读音正确。朗读流利,读出韵味。
2.组织学生有序地比赛,读后及时评价。
3.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
活动3 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 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问题:(1)课文有几个小节?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2.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朗读争霸赛”,帮助学生展示朗读的成果,激发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设置问题读课文,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块四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让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漂亮。
注意关键点,规范书写。
2.教师重点指导。
(1)指导书写带女字旁的字。
① :如、她、娃。
②指导学生写好带女字旁的字,注意左右大小。女字旁撇点收在竖中线,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
③出示田字格中的“它、她”,注意结构,老师范写。“它、她”都是第三人称,“它”一般指动植物,女生用“她”,男生用“他”。在课文中找找这两个字,注意它们的不同用法。
(2)指导书写“更、它、毛、脚”。
① “更、它、毛、脚”。
②教师引导学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示:
“更”,撇和捺舒展,重心平稳。
“毛”,独体字,最后一笔竖弯钩,竖画在竖中线左侧,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它”,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宝字盖先写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脚”,左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
(3)指导书写“法、知、识”。
提示:“法、知、识”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提醒规范姿势:请端正坐姿,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放平”;注意“眼离纸张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指离笔尖一寸”,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设计意图 从构字规律上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便于学生认识汉字,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汉字教学中主张“讲练结合”,在书写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注重书写规范。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为、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4.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巩固旧知
1.复习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快最正确,对读得最快的一组提供奖励。
2.回顾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我们一起喊出她们的名字吧!( 图片)
活动2 话题导入新课
导入: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蒲公英、苍耳、豌豆是如何旅行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开火车的形式利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内驱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2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板块二 赏读悟趣,感悟办法
活动1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完了这首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她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她们采用了什么办法送孩子们去旅行?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学生回答,可以说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板书:传播种子)
活动2 指导朗读,理解词句
(一)引读第1小节。
1.理解词语“四海为家”。
(1)“四海为家”是一个成语,猜测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2)教师点拨:“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泛指全国各地。这个词的意思是封建帝王称占有四海,统治全国。用以夸耀帝业宏大。也指国家统一。后用以形容志在四方,到处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
(3)教师小结:我们根据字面的意思可猜测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指导多音字“得、为”。
dé děi de,出示句子选取读音。
(1)马儿跑得( )可真快!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 )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3)我的作业得( )到了老师的表扬。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点读、评价读、同桌读。
4.自由读第2~4小节,看看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把她们的办法画出来。
5.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
(二)学习第2小节——说蒲公英。
1.请喜欢蒲公英的同学一起读一下第2小节。
2.填一填。
蒲公英是靠______来传播种子的。(风)
3.出示课件: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
( 蒲公英传播种子的画面,最后特写一株蒲公英从而理解降落伞。)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降落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降落伞吗?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师准备了图片(出示降落伞的图片)。降落的时候用到它,可以降低危险,让人安全着落。可见蒲公英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娃娃。
4.理解“轻轻”“纷纷”。
(1)做动作理解“轻轻”。
(2)理解“纷纷”。
①师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在风婆婆的帮助下,蒲公英娃娃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一个接着一个)
②你能用“纷纷”说一句话吗?
预设: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
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③教师朗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④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⑤学生发言后全班齐读。
5.创设情境,训练表达。
你们看,这就是蒲公英,风儿轻轻一吹,蒲公英的娃娃就纷纷出发,他们飞向天空,落到了森林里,落到了校园里,落到了田野里——他们飞啊飞啊,想一想:他们会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
6.朗读体会。
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啊!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同学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三)学习第3小节——说苍耳。
1.搜集资料,认识苍耳。
(1)指名读第3小节。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画出相关的语句。
(2)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介绍介绍?
(3)老师带来了几个苍耳,小组同学摸一摸,谁来说说感受?
预设:①苍耳有小刺,摸着扎手。
②苍耳的外皮硬硬的。
③苍耳能挂在毛茸茸的衣服上。
2.学生质疑,理解“带刺的铠甲”。
(1)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2)查字典理解“铠甲”。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大家真会学习!“铠甲”是指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缀成。那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苍耳妈妈真了不起,多么巧妙的方法呀,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还能使孩子们挂在动物的身上四处安家。谁还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读一读第3小节。
4.角色体验,拓展想象。
(1)苍耳妈妈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孩子的,你们猜猜:苍耳妈妈会请谁来帮忙带走自己的宝宝呢?(小猫、小狗、小羊……)
(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小组的同学演一演苍耳宝宝离开苍耳妈妈的情景好吗?
(3)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来到田野、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四海为家。
5.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四)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
2.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
播放豆荚炸开的视频,并出示词语:炸开。
3.比较理解,积累运用。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①比较: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啪的一声”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啪”是个拟声词,表示当时发出的声音。
“蹦着跳着”写出了孩子们离开妈妈时的动作及心情。
理解:A.区分“炸开”和“裂开”。
“炸开”力量更大,一下子就全开了。“裂开”可以一点一点裂。
B.哪些词语可以代替“离开”。
离别、告别。
②指导朗读。
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
4.想象说话。
小豌豆离开妈妈,他们可能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预设:(1)妈妈,您放心,我长大了,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2)妈妈,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会想您的。
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豌豆的活泼可爱。
5.齐读这节诗歌,练习背诵。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设计意图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本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美读、评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件内容,进行言语图示拓展训练。
板块三 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活动1 探索办法,总结全文
(一)学习第5小节。
1.过渡:同学们,文中向我们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答案就在课文中的第5小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引读课文,理解词语。
(1)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学生读后面的句子,找一找其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许许多多——很多很多 反义词:仔细——粗心
(2)理解“观察”。
①填空练习:观察__________(小动物、大自然、云朵、生活……)
②那你理解什么是“观察”吗?
(3)理解“粗心”。试着给“粗心”找一个反义词。
(二)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练读第5小节,指名背、齐背。
活动2 迁移运用,练习仿写
1.孩子们,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除了这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2.学生交流后,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现在大家交流交流。
凤仙花、芝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葡萄、松树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杨树、柳树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你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说说柳树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吗?
__________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__________。
只要__________,
孩子们就__________。
4.我是小作家。
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同桌交流仿写自编诗歌,然后上台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创编儿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板块四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可以做一个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2.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课外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制作成标本,并用标本制作成一张小卡片,写上自己标好的儿歌。
设计意图 背诵课文既能展示学习的成果,又能引发丰富的想象。实践活动可让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