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坐井观天》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0: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教学难点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体会故事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会认字:“错”是平舌音,“沿”是前鼻音,“弄”是后鼻音。多音字:“哪”常见的读音有nǎ和na,还有一个读音是né,如“哪吒”。从字形、字义看,“渴、喝”比较容易混淆。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三点水;“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是口字旁。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来记:“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有些字要结合生活实际,比如“错”字,生活中经常说“做错了”“犯了错误要改正”等。而有些字需要对照实物有助于理解,如“沿”,可结合“井沿”“缸沿”“锅沿”等。
会写字:“答”是上下结构;“观、沿、渴、喝、话、际”是左右结构;“井”是独体字。注意:“观”左边“又”做偏旁时,捺笔变点。“渴”与“喝”右边相同,左边偏旁“氵”和“口”都变窄。
朗读指导
本课除了第1自然段,其余全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朗读中识字、理解和发展思维。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文语句简短,几乎都是口语化,比较容易达到读正确的要求。可以创设互学互促的情境,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要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第一组对话要读好问句。其中“哪儿”是儿化音,也是问句的核心词,可以让学生先单独练习读词,然后放回到句子中,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第二组对话情感很强烈。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一叹,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小小的标点符号可见一斑。要指导学生读好带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为揭示寓意打好基础。重点指导几处:一是关注“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一反问句,抓住语气词“吗”,读出反问语气,通过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对比读,体悟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二是关注“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一感叹句,抓住“哪”字读出感叹语气,通过与“天无边无际,很大”的对比读,体悟感叹句的表达效果;三是关注“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这一陈述句,读好小鸟诚恳的语气。
阅读理解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找出课文一共有几组对话,大概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在分角色朗读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依据寓言的体裁特点,教学时要充分感受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和想法,在理解语言、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寓意。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1)体会想法,感受寓意。一是关注青蛙说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结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学生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他目光狭小,所见有限。二是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点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引导学生领悟故事的寓意。(2)续编故事,各抒己见。(3)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积累运用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并灵活地运用于语言表达中。教学时,学生从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特定情境,到选择句式自由表达生活情境,体现了教学从“扶”到“放”的层次,突出了学以致用、丰富表达经验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小青蛙、小鸟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小故事《龟兔赛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观、沿、渴、喝、话、际”6个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
2.随文识字,根据偏旁识记“渴”和“喝”,理解“井沿”的“沿”,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读好带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故事,揭示课题
活动1 寓言激趣,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龟兔赛跑》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预设:
(1)说一说: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里,都有谁?
(2)在这个故事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2.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是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文题目)
活动2 观察插图,解释课题
1.我们来看一下题目“坐井观天”。“观”是观察、看的意思。那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
2.指导:“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那么,这里蕴含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以寓言导入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段尤其是含有动物的寓言故事的课文,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设计一个相关的寓言导入,更容易顺势导入正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活动1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标清自然段。
2.学生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3.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自己不会的字。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黑板上写个“井”字,利用课件展示。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井”是象形字。古人眼里,“井”就像一口水井,四周是井栏。你看这两横、一撇、一竖,多像井旁边的护栏哪!
提问:井口的边叫——“井沿”,碗口的边叫——“碗沿”,小河的边叫——“河沿”。(多媒体出示相关实物的图片)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沿”?
 井沿 碗沿 河沿
我还知道“锅沿、炕沿”。
活动2 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用了哪些方法。
2.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话 弄错 无边无际 天哪 抬头
4.学习多音字“哪”。
 哪
你从哪(nǎ)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nɑ)!
《哪(né)吒闹海》的故事很精彩。
5.采用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1)采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预设:铅——沿、活——话、借——错、胎——抬。
(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字。
刚才学的“井沿”的“沿”,井里有水,所以是“氵”;“抬东西”的“抬”,大多需要用手来帮忙,所以是“扌”。
(3)比较学习“渴”和“喝”。
“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三点水;“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字旁。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来记:“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4)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错、际”。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识记“错”。比如,“作业写错了”“犯了错误要改正”。还有“际”,也可结合大海或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就可以说是“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但能帮助理解、记忆,还能更好地体现随文识字的规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优化了识字效果。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活动1 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次对话
1.默读第2~7自然段,用“__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  ”画出小鸟说的话。
2.指名读第一次对话,学习“回答”。
谈话:青蛙问,小鸟——“回答”(出示词卡“回答”)。
3.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出示第一次对话。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预设:像这样一问一答是一次对话。请你数一数,青蛙和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对了,两两一组,一共三次。
4.引导学生感受“天之大”,出示句子: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引导想象:小鸟飞过了__________,飞过了__________,飞过了__________,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我们跟小鸟一起飞过这么多地方,飞了一百多里,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2 拓展思维,学习第二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提问: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情争论?
2.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3.引导学生读懂青蛙的观点。
(1)谈话: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觉得小鸟是在吹牛、说谎,说的话不符合实际,这就是“大话”。
引导学生认读“大话”。
预设:你还能给“话”字组个词吗?
教师指导:说话 答话 对话 写话 传话 捎话 留话
(2)引导朗读:
青蛙对小鸟说的话表示怀疑,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觉得小鸟说的话很可笑,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觉得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天了,所以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其实没有表达疑问的语气,而是青蛙很肯定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要读出青蛙自以为是的语气。
启发:其实青蛙是想说——(指名回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这真是一只(   )的青蛙。
预设:目光短浅的青蛙,可笑的青蛙,自以为是的青蛙。
(3)引导学生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谈话:小鸟不同意青蛙的观点,说他“弄错”了。(认读“弄错”)你在生活中有过弄错的事吗?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不了解时,就会“弄错”。
②引导学习“无边无际”。
谈话:小鸟耐心地告诉青蛙——(指名读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出示四组图片(森林、沙漠、大海、草原),学生练习说话。
(     )说:“(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③区分“哪”的读音,出示句子:
◇“你从哪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受“哪”在句尾读轻声,但感情强烈。
练习朗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解放军叔叔的身影。
让我们一起说:谢谢您哪!解放军叔叔!
④同桌讨论并练习加上表情、动作表演对话。
教师适时指导:
读小青蛙的话时,抓住感叹号和省略号,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读小鸟的话时,强调“大得很”,读出劝告的语气。同时可用手势做动作,对比强调“井口那么大”与“无边无际”,读出争论的焦点。
4.小结: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并没有停止,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说句子的语言运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无边无际”的意思,又练习了表达。
板块四 观察归类,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观、沿、渴、喝、话、际”这6个字的特点,明确可简单分成两组,重点点拨。
2.“沿、渴、喝”一组,进行对比书写。(“沿”和“渴”都有“氵”,“渴”和“喝”都有“曷”,可分别比较,体会书写要领。)
(1)沿:左窄右宽,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口”要写得扁而宽。
(2)渴:左窄右宽,右下里面部分先写“人”字,“人”的末笔捺改点,再写竖折。
(3)喝:左窄右宽,左部“口”要写得小、偏上。
3.“观、话、际”一组,体会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规律。
(1)观:“”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
(2)话:“舌”的首笔撇收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
(3)际:“阝”的横撇弯钩要写得小,“示”第四笔是点。
4.教师指导书写,学生模仿练写,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还要求写端正、写美观。为了达到目的,教师先引导学生由观察字的结构入手,简单对字进行归类,比较着书写,效果会更好。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井、答”2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理解“弄错”,体会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指名读,复习检查识记情况。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话 弄错 无边无际 天哪 抬头
2.出示学习任务。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会写的词语。
(2)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怎样识记这些词语。
 坐井观天 井沿 回答 口渴 大话 井口 无边无际
活动2 导入新课,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第6、7自然段,指名读。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2.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他们的笑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青蛙的笑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小鸟笑了是因为他觉得青蛙的话很可笑。
3.指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小鸟说的话“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理解“弄错”强调“弄”是后鼻音。
4.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在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逐步读好人物的对话。
5.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体现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通过对“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些什么。
6.引导学生领悟:不听劝告、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回顾第1课时学习的任务,为后面的对话做铺垫。
板块二 感悟课文,理解寓意
活动1 回顾课文,分角色表演
1.组内练习。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旁白。
2.指名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和青蛙、小鸟的身份,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其实没有表达疑问的语气,而是青蛙很肯定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要读出青蛙自以为是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是小鸟的解释,要读出小鸟认真、诚恳的语气。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适当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读出青蛙的自信。
“朋友,你是弄错了。”重读“是”,读出小鸟着急、无奈的语气。
3.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1)学生讨论,汇报。
预设:
①这是一只目光短浅的青蛙,因为生活在井中,被井壁挡住了视线,所以对“天”的认识不够全面,却从不真正跳出来看一看。
②这是一只自大的青蛙,一点儿都听不进去小鸟说的话。
③我们不应像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多学习、多请教,丰富自己的见识。
(2)教师小结: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同时要谦虚,向别人学习。
活动2 创编对话,拓展思维
1.提问:假如你是那只青蛙,你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同桌合作完成第四次对话:
青蛙跳出井口,他看到了________。青蛙对小鸟说:“________。”小鸟回答说:“____________。”
预设:青蛙跳出井口,他看到了广阔无垠的天空。青蛙对小鸟说:“原来世界这么广大,天果然是无边无际的,小鸟,你说得对。”小鸟回答说:“以后,我带你多走走、多逛逛,感受这广阔世界的美丽。”
2.指名汇报对话,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板块三 拓展阅读,比较积累
1.过渡:“坐井观天”既是寓言又是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是“井底之蛙”。
2.学生阅读“教学资源”中的故事《井底之蛙》。
3.启发思考:这个故事里的青蛙和咱们课文里的青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4.总结:“坐井观天”和“井底之蛙”都是比喻眼界狭窄、目光短浅的人,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5.我是小百科。
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儿。或者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井底之蛙》的拓展阅读,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又进行了相似成语的积累。
板块四 指导书写,反馈评价
1.指导“井”和“答”。
井:第一横比第二横略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比竖撇略长。
2.教师范写“答”字。学生练写,师生互评。
“答”:上窄下宽,竹字头要写得紧凑,“合”的撇、捺要舒展。
3.学生完成练写,同桌互评。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给予一一评价。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以本课要写的两个字为线索,将指导与练写相结合,既是对学过的字给予充分的回顾,又对难写的字给以足够的指导。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