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纸船和风筝》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纸船和风筝》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1: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张”等7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回顾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自主阅读,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继续学习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会认字,“筝、鼠、折、抓”都是翘舌音,“但、愿”是前鼻音,“筝、幸”是后鼻音。“筝、抓、漂、但、愿”都是形声字,可借熟字加偏旁来识记,“漂”和“飘”结合课文语言环境进行区分。“扎”是多音字,借助查字典识记,读音不同时,字义不同。“折、抓、扎、取、哭”都是动词,“折、抓、扎”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的动作有关;“取”字左边是“耳”,右边是“又”,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哭”是会意字,可用“编字谜”的方式识记。“鼠”是象形字,可用“猜一猜”的方法识记。“幸”和“辛”进行比较,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幸福”。
会写字,“折、抓、扎、但”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折”与“拆”区分;“抓”关键在于写好右边的“爪”字,注意与“瓜”区分。“张、祝”两个字均为左右结构,书写时宜紧凑。“张”要注意笔顺;“祝”的部首是“礻”,注意与“衤”区分,写时横撇的撇要稍短,竖要直,结构宜紧凑。“哭”两个“口”不宜过大,撇和捺宜写得舒展。
朗读指导
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趣,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朗读的语气也应有所变化。短语“漂哇漂”和“飘哇飘”,体现一个过程,也表现出愉悦的、期待的心情,朗读时,“哇”字声音延长,最后一个字轻而短。“乐坏了”说明非常高兴,读出惊喜的感情。借助吵架时的表现,读出难过的心情。最后的“哭了”是因为和好而高兴,读出兴奋的感情。
阅读理解
教学本课,要注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松鼠和小熊居住的位置,这决定了他们之间交往的方式。教学时可借助简笔画、观察课文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山顶”和“山脚”,发现小溪是松鼠和小熊联系的纽带,引导学生分别找准他们家的位置。故事中,松鼠和小熊的心情前后出现了几次明确的变化,从“乐坏了”到“很难过”,再到“高兴得哭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和朗读相结合,避免生硬的分析和讲解。默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以此检查学生的默读质量。比如,默读第1~6自然段,找一找小熊和松鼠彼此祝福的话;默读第7~11自然段,想一想谁先提出和好的请求。让学生在默读中提取简单信息,让每一次默读真实有效。本课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画面来理解。比如,“乐坏了、很难过”,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结合小熊的表情和动作说一说。小熊乐坏了,他会快乐成什么样子?小熊很难过,他会难过成什么样子?在想象画面中,深入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又如,“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句子中的“漂哇漂”与“飘哇飘”的区别,可以让学生观察字形,做做动作,结合形声字的特点去发现;还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发现两者的区别。
积累运用
本课中的字、词、短语等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可采用“对一对”的方式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文中“乐坏了”和“漂哇漂”等短语的表达形式比较特别,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表达并积累。课文中出现很多带“也”字的句子,串联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体会两句话的内容相同或相似时,第二句可用上“也”字。“也”字在本文中突显了友情应该是相互付出、相互宽容的。结合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判断“也”的使用是否合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折“纸船”的纸和制作“风筝”的材料。
2.松鼠和小熊的头饰,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只纸船和一只风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张、祝、但、哭”4个字。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实物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出示课前折好的纸船和做好的风筝。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相机板书:纸船和风筝。
2.识字:“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跟“风”一起组成词语“风筝”时,要读轻声。你们真是聪明的小朋友,大家再来读一读。
3.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纸船和风筝》。
设计意图 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实物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选择纸船和风筝的时候不要过于鲜艳、张扬,避免学生收不回心思到学习中来。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活动1 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如果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或小组同学。
2. 会认字,读一读。
筝 鼠 折 漂 扎 抓 幸 但 愿 哭 取
(1)强调“筝、鼠、折、抓”是翘舌音;“扎”在本课读zā;“漂”在本课读piāo。
(2)借助课后习题“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风筝 松鼠 抓住 祝你幸福 愿意 哭
预设:
方法一: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如“筝”。本课生字“漂、愿”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方法二:利用字理图识字。如“鼠”, “鼠”字的演变过程: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宋体


方法三: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字义。如“抓”是提手旁,意思是用手或爪拿取。“折、扎”也可以做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活动2 朗读词语,巩固识字
1. 词语,指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词语。
松鼠 抓住 哭了 幸福 但是 愿意 取下 漂哇漂 飘哇飘
折纸船 扎风筝 受不了 乐坏了
2. 句子,指导学生把“漂哇漂”“飘哇飘”放到句子中,轻声读,对比理解,看看发现了什么。
3.交流明确:“漂哇漂”是说物体在水面上漂,“飘哇飘”是说物体随风飘。
4.教师配合动作和语气,引读“纸船漂哇漂”“风筝飘哇飘”,指导学生反复读。
设计意图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按规律排列词语,便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组合方式;理解和区分“漂”和“飘”,要结合有关句子,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明白两个字的不同使用范围,识字教学一定要遵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板块三 细心研读,深入理解
活动1 默读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的主人公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家分别在哪儿?
2.出示“山顶”和“山脚”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哪儿是山顶?哪儿是山脚?将词语贴在板画的合适位置。
3.指导学生借助板画复述课文第1自然段。
4.过渡:同学们,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而小熊住在山脚,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不信,你读读第2~6自然段,看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活动2 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感受主人公之间的友谊
1.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试着用一句话说一说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教师指板画引导学生。
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3.(课件演示)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清清的小溪,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小熊为什么那么高兴啊?填写学生活动卡后自由交流。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小熊两次看到纸船时的心情一样吗?
第一次看到纸船
小熊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
4. :读一读,比一比。
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5.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熊,在开心、快乐、兴奋、激动之后,你不想做点什么吗?(一张贺卡、一只风筝)
(1)过渡:关爱是相互的,小熊为松鼠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2) :读一读,比一比。
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3)指导朗读:带着表情、动作做出高兴的样子,采用朗读的形式和大家一同分享风筝给松鼠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活动卡融入教学之中,学生活动卡的使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途径,本课的活动卡可以分两次使用,第一次填写要突出小熊收到纸船时的开心。朗读指导时,可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进行情景表演,演一下这部分内容,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友谊的美好。
板块四 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小组交流:观察会写字,哪些字的结构相同,哪些笔画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把你的建议和小组同学交流。
2.集中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
张:左窄右宽,第三笔竖折折钩的第二个折笔在横中线下侧;“长”的第二笔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三笔竖提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祝:左窄右宽,左边长,右边短。“礻”的第四笔在横中线下侧;“兄”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口”略扁,第四笔撇从中心点的右侧起笔。注意这个字的部首是“礻”,不是“衤”。
但:左窄右宽,左边长,右边短。“旦”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哭:上短下长,“犬”的第一笔横略短,收笔在横中线;撇、捺要舒展,比上面的两个“口”要宽;点比短横收笔略靠右。注意“犬”的点不要丢。
活动2 学生临写,反馈交流
1.学生练习:先描红,再练写。遇到困难时可以请老师或者小组同学示范书写。
2.班内展示书写成果,师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不必面面俱到,一要抓字形特点,二要抓重点和难点。
板块五 创设情境,拓展写话
活动1 创设情境,范写引路
1.过渡:松鼠送给小熊松果,并写上“祝你快乐”;小熊送给松鼠草莓,并写上“祝你幸福”。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别人分享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在不断地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2. 句子,指导学生读一读:
(1)有一天,小熊家门口又有了一只纸船,上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亲爱的小熊,春天已来临,让我们一起去春游吧!祝你生活愉快!”
(2)有一次,松鼠快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小熊来做客。于是,他在纸船上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小熊,明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你来我家和我一起过生日,好吗?”他把纸船放进了小溪里。不久,小熊放了一只风筝给松鼠,风筝的翅膀上写着:“亲爱的松鼠,我一定会准时赴约的。”
活动2 拓展训练,写话练习
1.请展开想象,除了相约去春游、给松鼠过生日,他们还会传递彼此的什么心里话呢?请你动笔,在纸船上或风筝上写一写。
2.从本课中找到表示祝福的语句,把它们写在卡片上,送给周围的人,或者直接说给周围的人听。
3.小结:小朋友们,纸船和风筝把松鼠和小熊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在一次次的通信中加深了友情,从此成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第1~6自然段。
设计意图 在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互动迁移到小熊和松鼠身上来,更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童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折、扎、抓”3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设疑导入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书后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2.读句子。
(1)自由读,想读哪句就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
(2)齐读,师生共同享受这份幸福和快乐。
3.导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这给他们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复习词语的朗读方式要多种多样,既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要达到复习检验的目的。读句子时教师要营造出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块二 角色体验,品悟情感
活动1 默读第8、9自然段,感受吵架后的心情
1.过渡:(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7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读。)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教师摘下“纸船”和“风筝”的词语卡片。)
2.默读课文,画出第8、9自然段中描写他们心情的语句,体会他们吵架后的心情。
3.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你和好朋友吵过架吗?吵架后谁也不理谁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4.教师佩戴头饰,扮演小鸟,引导学生再现两个朋友吵架后的情境:
(1)小熊你好,你今天怎么看起来垂头丧气的呀?我怎么发现你还在扎风筝呢?为什么不把风筝放出去,而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2)松鼠你好,刚才我去了小熊家,他现在心里可难过了,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读出吵架后的难受。
活动2 默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和好后的喜悦
1.过渡: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汇报:虽然他们吵架了,但心里都还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
3.鼓励学生默读第10、11自然段,交流汇报:结果怎样?
4.指导朗读:
(1)读“再也受不了啦”时,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小熊和好的心情。
(2)“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急切、真诚的语气,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的心情。
5.学生朗读的同时师生交流,明确:“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松鼠“高兴得哭了”说明他重拾了与小熊的友谊,很激动。(教师适时将纸船和风筝词卡再次贴到黑板上。)
6.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想象小熊看到这么多纸船向他漂来时的表现。出示学生活动卡,填写后交流。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小熊两次看到纸船时的心情一样吗?
第一次看到纸船
小熊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看到纸船
小熊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引导学生想象:经历了这一切,小熊和松鼠以后还会吵架吗?
8.拓展语言:他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9.小结:我们要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设计意图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心理活动,在引导学生想象小熊和松鼠之后的交往中要渗透正确的交友观给他们。在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交友感悟时教师要及时做出相关评价,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引领。
板块三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小组交流:观察会写字,说说哪些字的结构相同,哪些笔画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把你的建议和小组同学交流。
2.集中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折、扎、抓”的书写,注意它们偏旁相同,结构相同。
折:左窄右宽,第五笔竖撇写在竖中线,第六笔横起笔在横中线。
扎: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乚”沿着竖中线的右侧书写。
抓:左窄右宽,顶部“扌”略高于“爪”,“爪”的第二笔竖撇在竖中线的左侧,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的右侧。
活动2 学生临写,反馈交流
1.学生练习:先描红,再练写。遇到困难时可以请老师或者小组同学示范书写。
2.班内展示书写成果,师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写字教学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学生的写字情况,发现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
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