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朱德的扁担》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朱德的扁担》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1: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教学难点
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讲述朱德同志挑粮的故事。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本课会认字“朱、志、争、仗”都是翘舌音,“泽”是平舌音,“扁、担、难”都是前鼻音,“争、仗、疼、敬”都是后鼻音,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同时,还要读准“扁担、队伍”这些含有轻声的词语。借助熟字“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一组生字:“伍、泽、敌、陡、难、仗、疼、料、敬”。“士、志”用比较识记法:可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士”本义表示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志”表示内心目标,用“心字底”。“朱”是独体字,文中表示姓,通常多用于表示红色,可联系“珠”去偏旁来识记;“德”字形复杂,笔画较多,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识记;“扁”半包围结构,户字头,可通过观察“扁担”来理解字义,指物体平而薄,引导学生组词,如“扁豆、扁圆”等。“争”是会意字,篆文上面为“爪”(手),下面为“又”(手),中间“丿”表示某一物体,像两人争一样东西。可由“争”这个动作,说说大家在争什么。借助图片或画图演示等直观的方式认识,如“扁担”。
会写字,“扁”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第四笔撇要舒展一些,里面部分写得半露半藏,“冂”的边竖稍内收。“士”和“志”的第三笔都是短横;“担、伍、师、战”都是左右结构,“担”“伍”“师”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战”左收右放,“戈”的斜钩要拉长舒展。“军”是上下结构,“冖”要舒展,最后一笔是竖。
朗读指导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连贯,尤其是要读好重音。文中生字、新词比较多,学生初读课文时有困难,教师可一句一句带着读,读通读顺后,再让学生自己读。本文有几个长句,长句中有一些含有四字词语的短句,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读中学习根据句子的意思正确停顿,读出重音,把句子读好,积累朗读经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战士们心疼朱德的原因、朱德挑粮的决心和他高尚的人格,明白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理由。
阅读理解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相关资料,初步认识人物,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本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可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简要了解当时的局势,然后提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通过阅读交流,体会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第1自然段,教师可适当交代当时的背景情况: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引导学生抓住“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课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及朱德同志的身份,想象他夜以继日地辛劳工作,白天去挑粮,走的是又高又陡、非常难走的山路,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思考战略,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进而理解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然后让学生说说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体会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的品质。他完全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他这样做,用的是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积累运用
文中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句式要进行积累,并拓展相应的句式内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运用由短语构成句子。在描述朱德同志挑粮的句子中,积累像“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这样的动宾短语时,可抓住重点动作“穿着”“戴着”“挑起”作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应在观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如描写同桌、教师的打扮,也可以进行动词运用的训练。本课中的动宾短语比较多,如“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储备足够的粮食”,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并进行仿说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有关“红军”会师等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扁担的图片;朱德的画像。
2.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朱德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伍、师、军”5个字。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人物,相机识记
1.出示扁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机板书课文题目的一部分——扁担。
2.学生认读词语。提醒学生注意“扁担”的“担”是提手旁,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担”的右边是“元旦”的“旦”,这个字读dàn,如“一担粮食、挑担”。在词语“扁担”中,“担”要读轻声。
3.引导学生交流扁担的用途,教师相机简单介绍:扁担是指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由“扁担”还可想到文中的两个词语“草鞋、斗笠”。
4.实物与词语相结合,解读“草鞋”和“斗笠”。
 

草鞋 斗笠
草鞋是用稻草等编制的鞋。
斗笠就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5.引导学生质疑:这是谁的扁担?教师补全课文题目——“朱德的”,相机指导学生认识“朱”“德”两个字。“朱”字和“未”字很像,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朱”是独体字,在文中表示姓,通常多用于表示红色。“德”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组成,中间的一横不要丢掉。
6.齐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7.过渡:朱德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他当过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深受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伟人。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题目中的四个生字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可反复读题目,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活动1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做上记号。
2.小组内合作识记生字,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好方法,认识了哪些生字。
活动2 检查自学,巧记生字
1.课件一组一组出示词语,在读词中组织学生认读生字。
◎毛泽东 朱德
“泽”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择—泽。可出示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读名字加深印象,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资料。
◎同志 队伍 敌人 打仗
“志”和“士”进行比较,“士”本义表示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志”表示内心目标,所以是心字底。“伍”“敌”“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同时依托语境理解这组词语的意思。
◎山高路陡
认读词语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是否见过或走过陡峭的山路,相机出示词语“陡坡、陡立”,加深对“陡”字的理解。
◎学习多音字“难”,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nán:难过 为难
nàn:难民 难友 灾难
◎扁担 会师 红军 战士 心疼 不料 敬爱
2.指生领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朱、志、师、战、士”是翘舌音;“泽”是平舌音;“仗、疼、敬、争”都是后鼻音;“扁、担、难、战”都是前鼻音。
3.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导读好长句。
(1)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4)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活动3 引发质疑,梳理问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引导学生围绕“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来总结。
2.小组交流汇报:朱德和大家一块儿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3.引导学生质疑。
(1)“会师”是什么意思?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再藏了?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
设计意图 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复现生字,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组词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好停顿。
板块三 问题切入,学习课文
活动1 学习第1自然段,借助背景理解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导学生朗读,相机讲解“会师”,并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地势险要。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会师”在这里指的就是朱德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壮大了革命的队伍。
(2)“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中可以明白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①敌人和红军离得很近。
②敌人就在旁边,红军行动很危险。
2.指导朗读。
(1)朗读首句“……会师了”语气中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末句“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2)指名读。
活动2 学习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要挑粮
1.默读第2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分别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
第一句:写红军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第二句:写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要到山下挑粮食。
第三句:写去山下挑粮很困难。
第四句:写大家都争着去挑粮。
3.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去山下挑粮很困难?
(1) 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引导学生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难走”等重点词语,来体会去山下挑粮困难重重。)(相机板书: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2)出示井冈山山高路陡的图片,直观感受红军战士面对的困难。
(3)借助画面,边想象困难边读: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4.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们是什么态度呢?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争着去”,体会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活动3 结合关键词语,复述内容
1. 词语:巩固 粉碎 储备 挑粮 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争着去
2.指名练习讲述第2自然段的内容。
设计意图 介绍背景资料时,不用太详细,结合课文内容做简要介绍即可。学习第1、2自然段时,要注意生字的掌握情况。练习讲述时,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语抓住主要信息来讲述。
板块四 指导观察,学写生字
活动1 认读生字,观察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军、扁、担、师、伍。教师指名认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提醒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生字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要写得端正、美观,还要注意正确的笔顺。
活动2 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全班汇报,交流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军:秃宝盖宽扁,覆盖下面的“车”。
扁:半包围结构。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古同“匾”,引申为物体平而薄,如“扁圆、扁豆”。户字头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的空间,第八笔竖在竖中线上。
担:左窄右宽。“扌”细长,“旦”的最后一横稍长。
师:左窄右宽。左边第二笔是竖撇,右边首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伍:左窄右宽。“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起笔,末笔横稍长。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生描红,临写。
4.投影反馈并评议。评价关键笔画和部位。修改练习。学生修改自己写得不好的字,再各自练写一个。
设计意图 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发现生字的书写规律。教师示范时,对于重点字“扁、师”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战、士、志”3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活动1 复习词语,巩固生字
1. 书后词语。
扁担 同志 带领 队伍 会师 红军 来回 战士 白天 起来
2.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活动2 抓关键词,回顾全文
1.出示下列词语,多种形式朗读。
朱德 带领 队伍 会师 敌人 巩固 粉碎 储备 挑粮 山高路陡 白天 晚上 打仗 心疼 敬爱
2.借助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 回顾词语时,依据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对易错的生字进行指导。回顾课文内容的环节,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语概括内容。
板块二 推敲品析,感悟形象
活动1 自学第3、4自然段,完成“学生活动卡”
1.出示“学生活动卡”,帮助学生明确活动卡的学习内容。
活动内容
摘抄描写故事中人物的行为的句子,揣摩他们的内心在想什么。
朱德
战士们
行为
内心活动
2.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填写“学生活动卡”。
3.小组内交流。
(1)先说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关键语句。
(2)再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活动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朱德同志的形象特点
1.体会重点语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1)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一块儿”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2)选一选,连一连。
挑起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3)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能试着把这6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吗?(出示句子)
(4)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①齐读这句话,思考:加点的词能不能互换?(不能。动词相对应的对象是不同的,所以不能随意换。)
②想象负重翻山越岭的困难。看着朱德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你想说什么?
③小结: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一样挑着满满的粮食,这就是“同甘共苦”。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用敬佩的语气读,“一块儿”要重读。
2.体会重点语句: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1)“整夜整夜”说明朱德同志已经没有时间休息了,他太累了。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朱德同志的忙碌。
(2)补充资料:白天,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查看地图、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
3.体会重点语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1)读句子。理解“不料”。引导学生换词理解,体会“不料”就是“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的意思,并练习说话,如“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不料,午后下起了暴雨”。
(2)为什么朱德同志要在扁担上写字呢?(朱德同志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板书: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3)小结: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的这五个字,是向战士们表明他的决心,他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板书:找、写)
活动3 结合“学生活动卡”,体会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
1.体会重点语句: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引导学生明确朱德同志这样忙,这样累,战士们看了心疼。所以,他们就把朱德同志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他们以为,没了扁担,朱德同志就挑不了粮了,就可以休息了。
2.小结:这真是朱德同志“累”中见真情,战士们“藏”中见真意啊!(板书:藏)
3.当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战士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多种形式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教师引读。
(师)朱德同志,工作辛劳,但仍然以身作则——(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朱德同志,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生)齐读第4自然段。
5.小结:战士们的心里会涌起对朱德同志的无限敬爱之情。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设计意图 要注重自学的效果,指导学生结合活动卡,找到描写人物行为的语句,独立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在全班汇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推进。感悟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体会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同时,注重发挥朗读的作用,读出敬爱之情。
板块三 总结升华,练习复述
活动1 升华情感,表达心声
1.过渡:读到这儿,你一定了解到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了吧。多年后,当你来到博物馆,看到这根扁担,你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小结:看到这根扁担,我们会再一次想起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想到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位伟人的名字——朱德。
活动2 复述第3、4自然段
1.出示词语:穿着、戴着、挑起、白天、晚上、藏、找、写。
2.引导学生抓住上面的关键词语,复述第3自然段。
3.出示词语:敬爱、不好意思。
4.引导学生抓住上面的词语,复述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练习复述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词语,引导学生掌握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板块四 指导书写,拓展阅读
活动1 认读生字,观察生字
1.出示三个生字:战、士、志。指名口头给生字组词。
2.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发现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2 教师示范,练习书写
1.指导书写“战、士”。观察并说说关键笔画,讨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战”右部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似弯弓待发,末笔点不要丢掉。“士”首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修长笔直,写在竖中线上,末笔横较短。“志”上窄下宽,“士”上横长下横短,心字底卧钩有弧度,第二点稍高,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仿写,写之前强调书写姿势。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评价反馈。
活动3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阅读《丰碑》《三人行》《草地夜行》等文章,课后再读给家长听。
2.搜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在班上介绍。
设计意图 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深入体会红军精神。拓展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交流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可以是讲故事的形式,也可以是手抄报的形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