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拍手歌》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拍手歌》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5 12: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拍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歌、写”等10个生字;会写“写字、从林”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与快乐,交流动物知识。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儿歌。
2.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引导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出儿歌的韵律,引导学生创编。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本课认读生字宜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识记。“锦、雁、深”在拼读时注意是前鼻音;“孔、雄、鹰、翔、丛、猛、灵”都是后鼻音。可出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识记“世界”。出示图片和词语:孔雀、锦鸡(锦:可联系棉花糖的棉来识记);雄鹰、雁群(隹:短尾巴鸟的总称);猛虎、熊猫(都是森林里的动物);黄鹂、百灵(声音动听)。“朋友”可出示班级同学的合影,简单介绍什么是朋友,注意区别“友”和“发”。
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歌”“深”“猫”“朋”均为左右结构,“写”“丛”“熊”是上下结构,“六”“九”是独体字,“友”是半包围结构。
朗读指导
1.师生合作朗读:例如:男生读“你拍一”,女生读“我拍一”,师读“动物世界很新奇”。
2.同桌合作朗读:(互相拍手)例如:“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
3.拍手和拍桌子结合朗读:例如:(拍手读)“你拍一”“我拍一”,(拍桌子读)“动物世界很新奇”。
阅读理解
本课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语句简短,节奏轻快,自然亲切,易于拍手诵读。《拍手歌》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场景。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相呼应,号召大家要保护动物。文中多处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动物的形象更加亲切、可爱。譬如,“孔雀锦鸡是伙伴”,因为孔雀和锦鸡都属于同一科,雄鸟的羽毛非常漂亮,所以课文中说孔雀和锦鸡是好朋友。“天空雁群会写字”,意思是雁群在天空中飞行,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好像小朋友们在写字。“黄鹂百灵唱不休”,“唱不休”是“不停地歌唱”的意思,这里指黄鹂和百灵的叫声很好听,像唱歌一样。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课文更加活泼,富有童趣。
课文和课后的插图基本把拍手歌中的动物都展现出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插图认识动物,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运用
1.熟读成诵,多种方式朗诵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
2.可结合生活实际,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写、丛、深、六”5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了解文中动物的习性,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与快乐,交流动物知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新课导入,揭示主题
活动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来跟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活动2 出示多媒体,情境教学
1.多媒体 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黄鹂、百灵、熊猫的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请有礼貌地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儿歌里。(相机板书课题:拍手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上课伊始,借助声音、图画、颜色等创设一个新奇有趣的情境,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激发识字兴趣,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认识各种动物的学习中去。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2.边读边画:儿歌中藏着几种小动物?
(1)学生说动物名称,教师相应出示词语卡片“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2)多种形式读词语并相机正音。(全班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后鼻音“雄鹰”“猛虎”“百灵”“熊猫”,前鼻音“锦鸡”“雁群”。
3.图文结合,练习说话。
(1)认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动物在做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如:熊猫在竹林里嬉戏。
(2)指名说,并请同学评一评句子是否说完整了。(教师补充评价)
设计意图 这些动物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这里,借助拼音和图片,并对照文本,学生很容易就认识了本课的动物,会认读动物词语,并初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板块三 把握课文,识字归纳
1.学生为儿歌中的动物朋友找家,鸟类和兽类。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鸟类的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预设:含有鸟字边,如:鸡、鹰、鹂,教师相机解释:在古代,带“鸟”的字是指长尾巴的鸟。
预设:含有隹字旁,如:雀、雁、鹰。
(1)带有“隹”的字是指什么鸟呢?( “隹”字的字形演变: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说一说“隹”哪些地方像鸟?)教师相机解释:在古代,有“隹”部的字大多与鸟类有关,是指短尾巴的鸟。
(2)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部件“鸟”和“隹”的字?
预设:鸟:鸥、鸦、鸭、鹊。
预设:隹:雉、雕、谁、准。(这里要向学生明确“隹”也有做声旁的时候,如“谁”和“准”,它们与鸟无关。)
3. “锦鸡”图片,想一想:为什么把这种鸟叫锦鸡?
(1)出示“锦缎”图片,观察它的彩色花纹。
(2)对比“锦缎”和“锦鸡”的颜色和羽毛,了解锦鸡叫法的由来。
(3)组词拓展,形义结合,复现巩固“锦”的字音和字形:锦旗、锦上添花。
设计意图 在识字教学中,适当为学生补充汉字文化知识和字源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还能为他们打开一扇朝向汉字文化的窗户,发现汉字的精妙与神奇,同时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块四 美读感悟,规范书写
活动1 朗读儿歌,感悟音韵美
1.教师示范读儿歌。
2.互助学习:合作朗读儿歌。
(1)同桌合作,一人读一句,引导学生发现同桌哪个句子读得好,哪个句子还可以读得更好。
(2)师生合作,拍手打节奏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3)同桌合作,一边读儿歌,一边玩拍手游戏。
3.发现拍手歌的特点。
预设1:每一句的结构相同,节奏相同。
(相机板书:结构——动物+特点 节奏——押韵)
预设2:从“你拍一”到“你拍十”。
预设3:除第2小节,每一小节的最后一个字和对应的数字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会更有节奏感,如:“奇”对“一”“间”对“三”。(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可稍作引导。)
4.学生自由组合读儿歌。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儿歌的韵律美,了解拍手歌的特点,为下节课的语用训练做铺垫。
活动2 观察描红,指导书写
歌:左右宽窄相当,左边“哥”上面的“可”去钩,“欠”首撇略高,“人”字的撇起笔横中线,伸向“哥”。
写:竖折折钩横笔的折在横中线上。提示:“与”的书写,第一横较第二横稍短一点。
丛:上大下小,左“人”小,右“人”大,左“人”第二笔点在横中线,右“人”第一笔撇伸向左下,“一”居下居中,收笔于捺脚内侧。
深: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左高右低,右边上部宽扁,下部宽大,横笔在横中线上,竖笔紧贴竖中线右侧。
六:首笔点在竖中线上,长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左低右略高,撇、点分列竖中线两侧。
设计意图 在讲解会写字时可引导学生背诵含有生字的诗句、成语等,让单调的写字变得更有趣、更有挑战。从字音、字形再到课文,由易到难,既巩固了词语,查缺补漏,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
活动3 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8个动物朋友,初步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还体会到用各种方法来认识汉字的乐趣,感受到拍手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课下,你们可以去编一首自己喜欢的拍手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熊、猫、九、朋、友”5个字。
2.熟练地朗读拍手歌,会背诵。
3.会仿照课文编拍手歌。
4.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赏读儿歌,识字悟文
1.同桌合作、师生合作复习儿歌。
2.提问:(1)儿歌有几个小节?
(2)动物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3)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动物?
(4)这些动物是如何生活的?在文中找出来,并且画下来。
3.学习第2小节。(指导朗读)
(1)出示动物图片,学生认读,谁和谁是伙伴?(孔雀锦鸡是伙伴。)
(2)为什么说它们是伙伴?(都是鸟类,颜色亮丽,又都会跳舞。)
(3)你觉得图中的孔雀和锦鸡会说些什么呢?
4.学习第3小节。
(1)多媒体出示雄鹰展翅飞翔的图片,问:谁在蓝天上飞?(雄鹰飞翔云彩间。)
(2)什么是飞翔?让学生做飞翔的动作,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识记“鹰”字。鹰的笔画很多,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5.学习第4小节。
(1) “一只大雁”和“一群大雁”对比理解“雁群”。
(2)结合一年级课文《秋天》来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教师顺势指出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把大雁当作人来写。
6.儿歌中除了孔雀、锦鸡、雄鹰和大雁这些鸟,还有它们的好朋友黄鹂和百灵。
(1)它俩在做什么呢?(黄鹂百灵唱不休。)
(2)什么叫唱不休呢?“不休”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不停)
(3)想象说话练习:它们在唱什么呢?
7.告别了鸟类,我们去老虎和熊猫的世界看看吧。
(1)出示词卡“世界”,指生读,正音“世”。
(2)动物世界怎样?(动物世界很新奇。)
(3)“森林之王”老虎的家在哪里呢?(丛林深处。)
(4)什么叫“丛林”呢?(茂密的树林)指导区分“丛”和“从”。
(5)为什么叫它“猛虎”呢?(凶猛)相机指出“猛”的偏旁是反犬旁,大多跟动物有关,举例反犬旁的字:猫、狗、狼、猴。
(6)出示图片:看,可爱的大熊猫开心地邀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它的家又在哪里呢?
(7)再读描写8种动物的句子。
过渡:是的,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一样,我们和动物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出示儿歌中的三句话)
大小动物都有家。
人和动物是朋友。
保护动物是大事。
设计意图 从鸟类到兽类,让学生了解每种动物的习性,感受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同时把动物们和学生自己作对比,情感上引起共鸣,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保护它们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板块二 朗读儿歌,引导背诵
过渡:这么美的拍手歌,这么可爱的小动物,谁能把它们带回家背诵给爸爸妈妈听呢?
1.多媒体出示8种动物的生活图片,学生自由练说(孔雀锦鸡是伙伴……)。
2.同桌互相拍手合作背诵。
3.师生合作背诵。
4.全班展示齐背诵。
设计意图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让学生在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体验观察动物世界的生活习性上,鼓励学生背诵儿歌。
板块三 创设情境,巧学书写
活动1 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一段文字:小pénɡ you,你们看,我们的动物世界是多么美丽啊!雄鹰在飞翔,熊māo在嬉戏,老虎在cónɡ林深处奔跑,孔雀张开了美丽的尾巴,黄鹂和百灵在放声ɡē唱。
1.齐读这段话,巩固生字词。
过渡: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这些拼音宝宝的汉字补写上去吧!
2.指导书写“朋友”。
(1)仔细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朋”是左右结构;“友”是半包围结构。
(2)书写“朋”字的两个“月”时,要写得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两个“月”字分别写在竖中线左右,四短横不要写到边。
(3)书写“友”字时,第二笔“丿”从竖中线上起笔向左下格写,“又”的横撇横段写在横中线上,捺要展开。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朋友”。
(5)学生按照书写要求,端正姿势,练习书写。
(6)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书写,点评。
3.指导书写“熊”“猫”“九”。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让学生尝试说每个字最需要注意的是哪个笔画。
(3)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活动2 书写指导
熊:上大下小,“能”左右齐平,上“匕”在右上格,下“匕”略大,起笔在横中线上侧,四点底上窄下宽,左点偏左,第二、三点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点偏左。
猫: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苗”略高,左边反犬旁末笔撇从横中线上起笔,右边“苗”第四笔竖和横折的横分别在竖中线、横中线上。
九: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横折弯钩从左上格的横中线起笔,横左低右高,弯钩至竖中线右侧后伸展至右下格出钩。
朋:两个“月”字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两个“月”字分列竖中线左右,“月”中两短横分布在横中线上下。
友:首笔横在上半格居中,第二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撇向左下格,“又”的横撇横段写在横中线上,捺起笔略低于横撇的折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书写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字形的特点,写字时,对于字的笔画、结构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感知感悟。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块四 拓展创编,积累运用
1.在这首儿歌中,我们认识了8种动物,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等着和我们做好朋友呢,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请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呢?
2.出示孔雀、袋鼠、小羊、麻雀、小猫、喜鹊、小鹿、小熊、小猴、小猪的生活图片。
3.四人小组集思广益,发挥想象,仿照拍手歌的形式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动物编儿歌。
4.教师下到小组内示范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学生最好能编得押韵些。如:“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5.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编的拍手歌,教师适当指导。
6.汇总各个小组创编的拍手歌,齐读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袋鼠有口袋。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小羊学爬山。
你拍四,我拍四,麻雀偷吃西红柿。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捉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喜鹊爱吃甜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小鹿找妈咪。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小熊找爸爸。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猴手拉手。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小猪吃零食。
设计意图 识字不只是在课堂上,课外资源更加丰富。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儿歌,不仅能拓宽识字渠道,增加识字量,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自编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7.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活特点,知道了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和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