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篮球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根据学案导学的基本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本课采取启发诱导法、游戏竞赛法和分组讨论法的教学方式,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本课力求新颖、活泼、有感染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第二课时,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篮球运动的基础,是个人摆脱防守,创造传球、突破或者是投篮得分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有效进攻的重要纽带。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内容简单、实用性强、在教学方法上有很浓的趣味性,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解决变向突然——侧身探肩加速快的动作技能。通过对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学习和练习,能够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和左右手之间的协调、灵敏等素质,提高学生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是本校六年级三班的学生全班共48人,经过五年级对篮球技术基础动作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篮球原地运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篮球场上的基本移动步伐,熟悉球性,大部分学生能在原地用左手运球。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创造和运动能力,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能够对老师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模仿练习。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对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充满兴趣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四、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教育性):建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完整动作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技能目标(学科性):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大部分学生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基本技术动作,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球性,增强学生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发展学生左右手和上下肢的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三)情感目标(教育性):营造轻松、和谐、信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投身到练习中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篮球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学会合作学习、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个性发展目标(教育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骨干作用,主动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动作协调连贯、变向突然、侧身探肩快、蹬跨有力、
加速度快
学习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学法分析
本课采用学案导学,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思想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
(一)为了改变以前老师单一的讲解我采用了启发诱导和分组讨论的教法:既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提问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既能发挥小组长体育骨干的作用也能培养学生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动作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我采用了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法——讲解示范法:教师用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精简的语言让学生了解移动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
(三)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将老师一人指导纠错,改变为同学之间相互指导纠正错误;
(四)于永正老师说过: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采用了奖励激励的评价法:对每节课学习认真,动作质量完成好的学生老师每节课奖励一个小星星,每一学月结束之后获得小星星最多的同学,老师将授予“体育之星”的称号;
在学法上:
吕淑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
指导,所以本次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法。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学情和学案导学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四个部分:
(一)课前准备部分:
1、上课前两分钟教师召集小组长,告诉小组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并分发学习卡;
2、教师带领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布置好场地和器材;
七、说教学流程
(二)准备部分:(大约用时10分钟)
1.课堂常规建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及相关要求;
(4)检查着装妥善安排见习生活动;
七、说教学流程
2、激发兴趣热身部分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看过CBA、NBA这些篮球节目吧?想不想像他们一样拥有高超的过人技术动作?
生:想
师:那就跟老师来学习今天的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教学流程
②学习本领前的准备活动
每课必练熟悉球性练习:持球绕环身体、双手托球练习和“8”字地滚球;
一般准备活动:游戏激趣热身;
专项准备活动:引导学生原地在体前交替用左右手做运球练习;
(设计意图:活跃同学们的身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本次课的学习)
七、说教学流程
(三)基本部分——初学本领:(大约用时24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以右手运球为例,如何才能快速的将球从右手换到左手变向突破标志物?
(2)学生带着老师的提问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阅读学习卡讨论动作要领,每人尝试练习1—2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间的合作能力)
七、说教学流程
2.教师展示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模仿练习移动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大约用时8分钟)
(1)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当的进行点评;
(2)同学们老师老师看了你们的动作展示之后,老师也想把自己的动作展示给你们看,你们比较一下哪一个动作更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比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认识和动作要领的掌握)
(3)教师再次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分组进行练习,同学之间相互纠正错误,教师对典型错误和普遍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
(4)在练习过程中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将技术动作分解为两个部分进行练习;分解动作一:体前变向换手,上步,转体探肩;分解动作二:加速超越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动作技术的分解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七、说教学流程
3、师生共同探讨动作要领口诀。(大约用时2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动作要领,小组对动作形成集体意见;
(2)学生推荐代表回答小组对动作要领的总结;
(3)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师生共同总结出动作要领口诀:
体前变向,迅速突然;
左右互换,低空运球;
转体探肩,跨步紧接;
加速超越,可投可传;
七、说教学流程
4、在动作要领口诀的配合下练习(大约用时3分钟)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5、学生展示动作,能力拓展练习。(大约用时4分钟)
(1)学生代表展示新授动作,教师对动作进行点评,指出好与不好的地方;
(2)能力拓展练习:对右手持球换左手完成的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左手持球换到右手的练习;
七、说教学流程
6、游戏:巩固练习成果——
运球绕障碍接力赛(大约用时4分钟)
把全班分为均等的八个小组,每组派出一名队员到标志桶的对面,每排第一个同学绕过“标志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手中的篮球送到对面的队友手中,该队友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球运回本组队友手中,依次进行,所有队员回到自己原位置上算完成,优胜组将每人奖励一个小星星。
七、说教学流程
(四)结束部分:(大约用时6分钟)
1、集合放松
调整呼吸,放松手臂和大小腿;
2、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提出今后的希望和要求,指导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
3、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课下复习移动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
4、值日生收还器材,教师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八、所需器材
篮球:48个;标志物:16个;篮球场:一块;
本节课的练习密度约为30%——40%,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
九、教学效果预计
十、预计心率变化图
心率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