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八年级(上)同步课时作业训练(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的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
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
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
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3.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5.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境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B.人们也可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6.如图所示,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下面挂一个合适的物体,两段熔丝也不会被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7.近年来,我县青树嘴镇全面推进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工作,以美丽河湖滋养翠蔓青树,擦亮生态文明优势,绘就了“水美家乡”的绿色画卷。居民们介绍:“没整治之前,河道又黑又臭”原来“很远能闻到臭气”, 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8.下列现象中,能够表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梅花暗香来 B.大漠孤烟直 C.雪花随风舞 D.水向低处流
9.美丽的岳池,景色怡人,以下岳池美景之地,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低坑瀑布,水帘洞天B.金城山色,雾锁金门
C.银城花海,十里飘香D.美丽翠湖,碧波荡漾
10.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11.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12.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13.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花香四溢B.飞沙走石
C.引吭高歌D.云雾缭绕
1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5.夏日清晨,荷塘里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清风徐来,摇晃的荷叶上两滴水珠滚动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16.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用如图所示的一款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力。
17.如图所示,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 。如图所示,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 ____ 气体。
18.江西寻乌是赣南脐橙的重要产出之地,每年秋天是收获脐橙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脐橙的香味,这是脐橙的香分子在______。在采摘时,工人发现叶片上两颗靠近的水珠很容易汇合成一颗较大的水珠,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
19.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笨、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解答过程必修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解题过程)
20.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______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花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
(1)抽调中间的玻璃片,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上面的瓶子中________.这表明气体的分子在________着.
(2)如图,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热水中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气态物质分子间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分子可以自由运动,这使得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图中能形象的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丙图,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B。
3.B
【解析】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太远,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解析】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A
【解析】A.构成固态金的原子排列比较正确规律,所以是可以通过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金的状态,故A正确;
B.原子的直径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见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B错误;
C.金原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故C错误;
D.金原子之间既存在斥力也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下面挂一个合适的物体,两段熔丝也不会被拉开,下段熔丝受到物体施加的向下的拉力,说明上段熔丝通过平滑表面对下段熔丝有向上的拉力作用,即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故选D。
7.A
【解析】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河道的臭味,是因为臭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人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A。
8.A
【解析】A.能够闻到梅花开花时发出的清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孤烟向上,是固态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雪花飞舞是肉眼能看见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解析】A.低坑瀑布,水帘洞天,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城山色,雾锁金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银城花海,十里飘香,是花的香味分子的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美丽翠湖,碧波荡漾,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由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将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进入零件分子间的间隙,从而渗入零件的表层。这种渗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解析】A.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
D.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甲图表示液体分子的排列情况,液体具有流动性,但是较难被压缩,故A正确;
B.乙图表示固体分子的排列情况,固体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力力最大,故B错误;
C.乙图表示固体分子的排列情况,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液体、固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故D错误。
故选A。
13.A
【解析】A.花香四溢,这是花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飞沙走石,这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引吭高歌,这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云雾缭绕,这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解析】汽化是物理变化,水汽化后,水分子的结构保持不变。水发生汽化时,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C选项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的分布情况。
故选C。
15.扩散 引力
【解析】[1]夏日清晨,荷塘里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摇晃的荷叶上两滴水珠滚动合成更大的一滴,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引力让水珠结合。
16.扩散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
【解析】[1][2]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3]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7.引力 二氧化碳
【解析】[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大于玻璃析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气体,避免自重的影响。
18.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引力
【解析】[1]在果园里能闻到脐橙的香味是因为脐橙的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脐橙叶子上两个靠近的水珠很容易汇合成一颗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9.无规则运动 温度
【解析】[1]有毒有机物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那么有毒有机物会进入空气中,造成污染。
[2]在夏天,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更剧烈,分子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0.扩散 大于 小于 引力
【解析】(1)[1]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
(2)[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3]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4]图丁: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1.也变成红棕色了 不停地运动 扩散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解析】
解:(1)抽调中间的玻璃片,会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变成红棕色了,下面瓶子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同时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瓶子的空气中造成的;这是气体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