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19:4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这些数据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2.教材分析
①教材知识结构
②中考考点
I.
选择题第5题(分值3分),有时考统计、有时考概率;
II.
解答题第17题(分值9分),考查范围:总数、频数、圆心角度数、中位数、众数、概率.
③障碍点及突破方法
障碍点:统计图中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计算;表格或者统计图中的中位数的计算.
突破方法:理解加权平均数中的权,借助简单的实例进行计算.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六章前两节已学过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对其有所了解,也会进行简单计算,只需多加进行练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些数据是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而本节课主要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所以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分析,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从统计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活动,建立数据直觉,发展几何直观,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意义;
2.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五个环节:课前检测——自主探究——课题小结——课堂检测——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讲练结合,让学生从统计图中多练习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会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环节一
课前检测
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量如右图所示:
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多少?你能估计出一个这样的面包的平均质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
众数:100g
估计平均质量:100g
设计意图:利用散点图进行课前检测,检测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
环节二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1——从条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1.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图:
(1)观察上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吗?众数吗?
(2)观察上图,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
解:(1)中位数:甲队20岁、乙队19岁、丙队21岁;
众数:甲队20岁、乙队19岁、丙队21岁;
(2)丙队平均年龄大,理由略.
(3)
设计意图:从“观察”到“估计”、再到“计算”,详细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较快
小结
从条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
图中最高的地方,频数最大
中位数
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写频数,总数最中间的地方
平均数
各组数据乘以相应的频数的总和,再除以总频数
设计意图:以表格形式直观地展示从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优势,帮助学生读懂条形统计图.
反馈练习1
1.下图反映了初三(1)班、(2)班的体育成绩.
(1)不用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
(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
答:(1)初三(2)班的体育成绩更好些;
(2)初三(1)班和初三(2)班的众数都是“中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探究一总结一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自主探究2——从扇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2.小明调查了班级里2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右图
(1)在这20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20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你是怎么计算的?
答:(1)50
元.
(2)先算出对应的频数:2
人、5
人、8
人、4
人、1
人.
∴这20名同学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是57元.
提升: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提示:1.百分数就是对应数据的权;2.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以设总数为x.
设计意图:从扇形统计图中,直观看出“众数”较为简单,但过渡到“不知调查的总人数”去算平均数对学生来说是个能力提升,应该放慢速度.
小结
众数
图中最高的地方,频数最大
图中面积最大的地方,频数最大,就是众数
中位数
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写频数,总数最中间的地方
1.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写频数,总数最中间的地方
2.扇形图中50%-51%的地方
平均数
各组数据乘以相应的频数的总和,再除以总频数
1.各组数据乘以相应的频数的总和,再除以总频数
2.各个数据乘以相应的百分比(百分比相当于它的权)
2.让学生自己总结易错点,形成“整理错题——改正——加深认识——熟练掌握”的知识网.
设计意图:以两种形式总结本节内容,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环节四
当堂达标
(限时10分钟,8分钟做题+2分钟核对答案并订正)
1.如图是我市某景点
6
月份内
1∽10
日每天的最高温度折线统计图,由图信息可知该景点这10天的最高气温度的中位数是

2.某教育局为了解我州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随机抽查了某县部分八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天数,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两幅统计图,下面给出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8
天”所在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请补全条形图;
(2)在这次抽样调查中,众数是
,中位数是
.
3.(2019
河南)某校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防溺水”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成绩(百分制)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部分信息如下:
a.七年级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b.七年级成绩在70

x<80这一组的是:
70、72、74、75、76、76、77、77、77、78、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76.9
m

79.2
79.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测试中,七年级在
80
分以上(含80分)的有人;
(2)表中m的值为;
(3)在这次测试中,七年级学生甲与八年级学生乙的成绩都是78分,请判断两位学生在各自年级的排名谁更靠前,并说明理由.
答案:
1.26°
2.(1)10、36°、略
(2)5天、6天.
3.(1)23
(2)77.5
(3)学生甲的成绩排名更靠前,理由如下:
∵学生甲的成绩大于七年级成绩的中位数,学生乙的成绩小于八年级成绩的中位数
∴学生甲的成绩排名更靠前.
设计意图:
1.
通过当堂检测,评价目标;
2.
限时做题,提高速度;
3.
中考链接,见识真题.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