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2、介绍张謇及其事迹。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4、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5、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华为、中兴、海尔等中国企业都开始走向了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政治上属于立宪派。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张謇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3、热潮
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辛亥革命后
4、良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受挫
(一战后)20世纪20~30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6、挣扎
20世纪30~40年代
原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荣氏兄弟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特点: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纺织业
面粉业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特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轿子
畜力车
独轮车
牲畜
木船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作用: 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电话
电报机
2、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劝禁缠足……法令
②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③劝禁缠足
④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答: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追求政治上民主、平等的权利,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改称呼:孙中山下令革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或“君”。目的是为了表明政府的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
“改称呼”体现什么思想?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沿海地区的变化 大于 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 大于 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 大于 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 大于 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 煤炭和钢铁业 B. 铁路和公路
C. 建筑业和纺织业 D. 纺织业和面粉业
2、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D
C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4、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A. 继昌隆缫丝厂 B.南通大生纱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D
B
5、以下两幅商标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资本家怎样的民族情感( )
A.实现民生幸福 B.反对帝国主义
C.发展民族经济 D.建立民主共和
B
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7、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
A.平等思想 B.自由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
8、“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A
A
9.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10.一位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他曾设计出“人”字形铁轨,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请你判断这位专家是( )
A.詹天佑 B.徐寿 C.李善兰 D.张謇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