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基础训练
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
A.气体 B.真空
C.固体 D.液体
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振动得快的物体才能发声
C.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4.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________;打鼓时,________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______________振动发出的。
5.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使原声得到加强;我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这两个声音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__________s,故障碍物离我们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空气中的声速约340 m/s)。
6.声速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__________m/s,要使声音传播到510 m的地方需要__________s。
7.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__,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能力提升
8.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发电机 B.望远镜
C.真空玻璃 D.体温计
9.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中水柱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振动产生的
10.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用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气时发现声音越来越小
11.某同学乘坐汽艇在某景区峡谷游玩,他向对面崖壁大喊一声,历时5 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求:
(1)若汽艇静泊于水面,他离崖壁多远?
(2)若汽艇以10 m/s的速度正对崖壁驶去,他大喊时离崖壁多远?
(3)若汽艇以15 m/s的速度背离崖壁驶去,他听到回声时离崖壁多远?
拓展训练
12.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13.[2020·南昌]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部,大声讲话,感觉喉部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对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进行猜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猜想2: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进行实验】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小实验: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用细线悬挂,手机不与瓶身接触),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__________(选填“猜想1”或“猜想2”)是正确的,由此并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声音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4)【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将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华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选填“固体”或“气体”)的传声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1.B 2.A 3.C
4.振动 鼓面 瓷碗 笛内空气柱
5.回声 0.1 17
6.介质种类 温度 固体 气体 340 1.5
7.(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减弱 真空 (3)液体
8.C 9.C 10.D
11.(1)850 m (2)875 m (3)887.5 m
12.(1)固体可以传声 (2)阻止了棉线的振动,阻止了声音的传播 (3)不能
13.(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通过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的振动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3)猜想1 不能 (4)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