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题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我国民族的构成,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2.认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认识我国民族的构成。
2.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3.观看多媒体展示的“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认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展示图片。指导学生看教材中“跳板”“摔跤”“竹竿舞”“叼羊”,判断其民族。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就像刚刚歌里唱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如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民族的大家庭。
自
主
学
习
一、56个民族
读教材第17页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娱乐项目”“多民族的大家庭”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所占的比重。
2.了解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3.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阅读教材第19页“图1 - 3 - 1 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主要分布地区。
2.读图说出我国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3.说说新疆、云南、黑龙江等省级行政区域的民族分布特点。
4.综合以上分析,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读图,小组合作探究,我国民族分布为什么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合
作
探
究
【教师总结】 1.历史原因:统治阶级排夷政策。
2.区域原因: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
3.自身原因: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
板
书
设
计
一、56个民族
1.民族构成:汉族约占91.5%,少数民族约占8.5%
2.民族风情
二、民族分布及民族政策
1.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2.民族政策:一律平等、民族自治、互助尊重
当
堂
演
练
1.关于各省区与其主要少数民族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D )
A.海南省—黎族 B.云南省—傣族
C.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 D.吉林省—苗族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 ( C )
A.55个 B.65个
C.56个 D.52个
3.我国少数民族中地域分布最广的是 ( B )
A.汉族 B.回族
C.彝族 D.蒙古族
4.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跳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 ( A )
A.傣族 B.藏族
C.苗族 D.维吾尔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下列对我国民族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 C )
A.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C.各少数民族不设自己的语言学校
D.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课堂
总结
本节课共同了解了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状况、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有着众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