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单元目标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积累“确凿、鉴赏、人迹罕至”等易考词语。
默读课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学习目标
1.
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课时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简介
自主学习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时间
文章写于1926年。
背景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
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内容
背景链接
自主学习
窜(
)
觅(
)
跪(
)
拗(
)
确凿(
)
轻捷(
)
云霄(
)
倘若(
)
鉴赏(
)
啄食(
)
和蔼(
)
恭敬(
)
质朴(
)
博学(
)
渊博(
)
倜傥(
)
淋漓(
)
盔甲(
)
绅士(
)
人迹罕至(
)
cuàn
mì
ɡuì
ǎo
záo
jié
xiāo
tǎnɡ
jiàn
zhuó
ǎi
ɡōnɡ
pǔ
bó
tìtǎnɡ
lín
lí
shēn
读读写写
yuān
kuī
hǎn
自主学习
人声鼎沸(
)
菜畦(
)
皂荚(
)
油蛉(
)
蟋蟀(
)
斑蝥(
)
敛(
)
脑髓(
)
竹筛(
)
秕谷(
)
书塾(
)
宿儒(
)
蝉蜕(
)
狗窦(
)
锡箔(
)
dǐnɡ
fèi
读读写写
qí
zào
jiá
línɡ
shuài
máo
liǎn
suǐ
shāi
bǐ
shú
rú
tuì
dòu
bó
自主学习
(
)攒动
(
)积攒
攒
cuán
zǎn
意为“使弯曲,折断”。
多音字
【串句记忆法】
执拗(niù)的她一下拗(ǎo)断了手中的树枝,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背下这段拗(ào)口的文字。
意为“不顺,不顺从”。
意为“固执,不随和,不驯顺”。
自主学习
鉴(
)鉴赏
签(
)签字
jiàn
qiān
形近字
倘(
)倘若
徜(
)徜徉
tǎnɡ
chánɡ
博(
)渊博
搏(
)脉搏
bó
bó
蔼(
)鉴赏
霭(
)雾霭
ǎi
ǎi
自主学习
啄(
)啄食
琢(
)琢磨
zhuó
zhuó
【串句记忆法】
今天是元宵(xiāo)节,渴望看灯会的她虽然人坐在教室里,心却早已飞到九霄(xiāo)云外去了。
自主学习
词语巧辨
鉴赏——欣赏
相同点
不同点
辨
析
都是动词,都有“以喜悦的心情去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之意。
“鉴赏”侧重于理性,指对艺术品、文物等进行鉴定和欣赏,不能用于人。
“欣赏”侧重于感性,另有“认为好,喜欢”之意。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
因为(
)他的演讲才华,我们全班同学都支持他参加此次全国青少年演讲比赛。
(
)古诗词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修养。
欣赏
鉴赏
齐读文章标题,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它点明了文章会写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是怎样过渡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关注标题
,预测内容
整体感知
“从……到……”表明文章是以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文章分别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先写百草园,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再写三味书屋,那是令“我”难忘的地方。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了。
关注标题
,预测内容
整体感知
学习默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
默读要求
默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有利于较快把握文章大意。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用猜读法或暂时跳过去,留待以后再去学习、积累。
整体感知
①找出课文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生活,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生活。注意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②思考一下,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3.默读要求
①不出声、不动唇、不动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②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③限时5分钟。
请同学们按老师要求默读课文。
2.默读任务
整体感知
从开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通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把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8段):回忆作者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生活。
第二部分(9段—24段):回忆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课文解读
文中写了这两个地点发生的哪些事情?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写?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有趣的景物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行礼拜师
问怪哉虫
大声读书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只是童年、少年时两个玩乐的场所,更是鲁迅童年、少年两个时间段的跨越,鲁迅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考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请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某部分的内容。
抓住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指的是文章的标题、总领句、过渡句、主旨句等。
借助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并段意。先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再归纳合并。
武功秘籍
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
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乐园”之“乐”
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
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再次默读课文1-8段,边读边思考:
品读赏析
“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再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品读赏析
不矛盾。因为已隔了七八年不相见,印象模糊,故用了表示不肯定意思的词“似乎”;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表示肯定意思的词“确凿”。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品读赏析
仔细再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品读赏析
景物之乐
[答题思路](1)紧扣题目要求,提取关键词句;(2)抓住典型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组织答案要点;(3)回扣题目,完善答案。
角度
分析
视觉
色彩:碧绿、紫红、黄……
形状: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
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覆盆子又酸又甜
味觉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主次
静景由低到高,动景由高到低
空间
春夏秋
时间
品读赏析
第2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1)时间顺序(季节):春—夏—秋;
(2)方位顺序:低—高—低;
(3)景态顺序:静—动;
(4)景类顺序:植物—动物—植物。
品读赏析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资料链接
皂荚树
黄
蜂
桑
葚
叫天子
资料链接
斑蝥
何首乌根
覆盆子
木莲藤
资料链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段话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品读赏析
何首乌和木莲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整体
局部
写作顺序
先静物
后动物
先动物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叫天子
黄蜂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覆盆子
︷
︷
品读赏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从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真童趣,流露出“我”的愉快、喜爱之情。
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品读赏析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比喻。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特点;“又酸又甜”则从味觉角度描写覆盆子,流露出“我”的喜爱之情。
品读赏析
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品读赏析
故事之乐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雪地捕鸟的乐趣
品读赏析
考点
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第7段写“雪地捕鸟”的乐事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1)确定动词描写的内容;(2)结合语句分析动词的作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精准刻画人物行为,体现人物的品质特征);(3)分析作者情感。
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看”
“拉”“罩”等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冬天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愉快心情。
品读赏析
在雪地捕鸟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捕鸟的心情变化:
紧张期待(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
失望(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
沮丧(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羡慕(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佩服(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品读赏析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品读赏析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课堂小结
1.朗读并背诵第二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
2.仿照第二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文字,描写一下你的“乐园”,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积累“确凿、鉴赏、人迹罕至”等易考词语。
默读课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一、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视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文章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3.字词学习PPT10-15
三、整体感知
(一)关注标题
,预测内容
1.齐读文章标题,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2.它点明了文章会写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3.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是怎样过渡的?
“从……到……”表明文章是以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文章分别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先写百草园,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再写三味书屋,那是令“我”难忘的地方。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了。
(二)学习默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法指导】
1.
默读要求
默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有利于较快把握文章大意。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用猜读法或暂时跳过去,留待以后再去学习、积累。
2.默读任务
①找出课文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生活,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生活。注意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②思考一下,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3.默读要求
①不出声、不动唇、不动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②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
③限时5分钟。
1.从开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通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把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
2.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8段):回忆作者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生活。
第二部分(9段—24段):回忆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3.文中写了这两个地点发生的哪些事情?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写?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只是童年、少年时两个玩乐的场所,更是鲁迅童年、少年两个时间段的跨越,鲁迅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考查形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请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某部分的内容。
答题技法
抓住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指的是文章的标题、总领句、过渡句、主旨句等。
借助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并段意。先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再归纳合并。
四、品读赏析:品读课文,感受百草园之乐
(一)再次默读课文1-8段,边读边思考:
1.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
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2.“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已隔了七八年不相见,印象模糊,故用了表示不肯定意思的词“似乎”;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表示肯定意思的词“确凿”。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二)景物之乐
1.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学法指导】
(1)紧扣题目要求,提取关键词句;(2)抓住典型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组织答案要点;(3)回扣题目,完善答案。
2.第2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1)时间顺序(季节):春—夏—秋;
(2)方位顺序:低—高—低;
(3)景态顺序:静—动;
(4)景类顺序:植物—动物—植物。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话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4.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从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真童趣,流露出“我”的愉快、喜爱之情。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比喻。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特点;“又酸又甜”则从味觉角度描写覆盆子,流露出“我”的喜爱之情。
(三)故事之乐
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四)雪地捕鸟的乐趣
1.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第7段写“雪地捕鸟”的乐事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1)确定动词描写的内容;
(2)结合语句分析动词的作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精准刻画人物行为,体现人物的品质特征);
(3)分析作者情感。
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看”
“拉”“罩”等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冬天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愉快心情。
3.在雪地捕鸟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捕鸟的心情变化:
紧张期待(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
失望(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
沮丧(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羡慕(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佩服(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4.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五、课堂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第二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
2.仿照第二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文字,描写一下你的“乐园”,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这两部分是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课间休息乐。小园捉苍蝇喂蚂蚁、偷描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
评价:对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1.这段文字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妙趣横生。先是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藤、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
2.“单是……”是强调的重点。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3.示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变幻莫测的银子岩,风姿绰约的大榕树;也不必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五、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给“我”买的《山海经》,看闰土父亲雪地捕鸟,坐船看社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折蜡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郭巨埋儿的故事极度反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健康成长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