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罗马的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根本原因
A.维护平民的利益
B.维护和稳固帝国统治的需要
C.法律体系的完善
D.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2.罗马法所蕴涵的基本法律原则是(
)
A.生而平等
B.共同富裕
C.绝对平均
D.个人至上
3.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是(
)
A.自然法的精神
B.第一部成文法制定
C.公民法体系出现
D.万民法体系形成
4.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坚持程序公正,有罪推定
D.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
5.詹姆斯·罗伯逊认为:“权利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有可能滥用职权,”“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为了最有效地避免总统滥用职权,美国制定并颁布了《1787年宪法》制约其权利,确立了
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
B.民主选举众议院和参议院议员的原则
C.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原则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原则
6.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法典》记载了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直到今天这仍旧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这说明罗马法
A.法理精深
B.言简意赅
C.影响深远
D.内容全面
7.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它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③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④批判宗教狂热,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为了保障法律活动中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近代西方建立了律师制度和
A.三权分立制度
B.陪审团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宗教裁判所制度
9.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要处以死刑,但因为意外过失致人死亡可以通过上交一只公羊替罪。这说明罗马法
A.以人为本减轻刑罚
B.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C.成文法取代习惯法
D.注意区分犯罪类型
10.罗马共和国时期,将法律条文刻在12块牌子上公布于众,即《十二铜表法》,这一形式
A.强化了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罗马社会矛盾
C.保护了外邦人利益
D.利于法律的贯彻执行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B
西塞罗说“法是—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C
康梁等维新人士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
国人普遍接受救亡图存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A.A
B.B
C.C
D.D
2.公元前242年,罗马国家设立了外事最高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的诉讼,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时,除了参照罗马法的规范外,也吸取了地中海区域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这一措施
A.加强了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
B.丰富了罗马法的法律实践
C.解决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
D.削弱了市民法的法律效力
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播撒至所有的人,且亘古不变……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他意在强调
A.法律应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B.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理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D.自然运行规律会影响法律
4.公元前366年罗马设置了最高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之间的民事诉讼。公元前242年又增设一个最高裁判官,专门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他们处理问题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反映了
A.罗马法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B.习惯法对罗马发展影响深远
C.分权制衡原则在罗马的确立
D.裁判官是罗马法体系的核心
5.有学者指出,到17世纪,在允许教会法和教士发挥一定作用的情况下,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已经成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普通法,补充着当代法律和习惯的不足。其意在说明
A.教会专权阻碍罗马法的传播
B.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影响巨大
C.宗教法规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D.欧洲当代法律不断得到完善
6.演说家阿里斯提德描绘公元2世纪的罗马城:所有现存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此“描绘”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欧洲经济中心的逐步转移
C.民主政治影响经济发展
D.万民法推动社会经济繁荣
7.法国民法典堪称语言上的杰作,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曾经长期施行法国民法典,该法典也曾经短暂地施行于意大利全境。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也都有过因属于法国而在本国领土内自动地适用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这一民法典盛行在于
A.拿破仑武力征服
B.法国大革命影响
C.民法典的通用性
D.人权宣言的精神
8.《十二铜表法》以死刑惩罚下列侵权行为:叛国、法官受贿、谋杀、纵火、使用魔法毁坏他人的种子以及夜间在他人田地上放牧。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侧重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
B.掺杂着习惯法的残余
C.注重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D.惩处犯罪的效果不佳
9.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A.注重维护平民的利益
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
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10.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③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④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1.马丁?路德认为社会应由国王、诸侯、贵族来统治,“人与人是不能平等的,一些是自由的,一些是被人奴役的,一些是领主,另一些是臣民”。这表明了马丁?路德
A.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B.并未真正践行“因信称义
C.动摇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D.依然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
12.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
13.罗马最高裁判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公平”“正义”并结合社会实际颁布的“告示”,被授予特权的法学家对法律疑难问题做出的解答等均是罗马法的重要形式。这种立法形式
A.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B.推动了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
C.体现了罗马法的随意性
D.有利于增强罗马法的适应性
14.古罗马在公元前494年,平民通过“神圣约法”选出数名保民官参与国家行政、立法活动;公元前445年,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通过法案在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为平民;公元前286年,规定平民大会决议对全体罗马人民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一过程
A.改变了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政权性质
B.实现了古代罗马的国家机构体系化
C.促进了古罗马社会等级制度的消亡
D.加速了平民与贵族权益平等化进程
15.罗马法规定;倘若任何人杀死属于他人之男女奴隶或可牧之畜,则他须偿付被损害物于损害前一年中的最高价值。倘任何人由焚烧、折损或折断造成他人的的不法侵害,那么无论争讼之物是什么,都应赔偿其在尔后30日内的价值。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诉讼的形式
B.把奴隶等同于畜生
C.深受习惯法的影响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在罗马人看来,体育竞技运动是赢得声誉、展示勇敢的活动。罗马法承袭了希腊法中体育伤害免责的传统,特别将公开举行的摔跤、混斗、拳击这三种危险比赛出现的伤害规定为免责。这说明罗马法
A.彰显了同态复仇的原始落后性
B.以古希腊民主制度为法律保障
C.蕴涵人文关怀和体育竞技精神
D.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缺乏限制
2.英国法学史学家梅因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正是从这些外国人的制度中来的。在万民法能得到罗马人的重视前,必须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梅因认为,万民法推广的前提是
A.吸收外邦的法律条文
B.自然法观念为人认可
C.罗马帝国的继续扩张
D.提升外邦人政治地位
3.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4.“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观点
A.旨在维护罗马现存的社会制度
B.适应了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C.确立了罗马法不可动摇的地位
D.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公平正义
5.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十二铜表法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包含平民代表
②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与罗马法有传承关系
③公民法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④自然法“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在早期的罗马市民法中,妻子对嫁资没有任何支配权,丈夫可以任意处分婚姻财产。在后来的罗马万民法中,妻子逐渐取得对婚姻财产的部分支配权,丈夫要想处分嫁资首先需要征得妻子的同意。到了罗马古典法时期,妻子已经可以在离婚或者丧偶时通过诉讼主张自己的婚姻财产权。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规定婚姻关系中男女平等
B.伴随版图扩大而日臻完善
C.关于婚姻的规定影响后世
D.包含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7.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
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
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古罗马通过战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力,获得了大量的奴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罗马社会的经济成分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货币的发行,物权方面如买卖、借贷、租赁、诉讼等内容逐渐显露出来。这反映出罗马法
A.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
B.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平等的私法精神
D.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9.罗马恺撒时期(公元前1世纪),在战略交通重要地点和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如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等地有40多个殖民地),以安置退伍老兵。老兵退伍后,会在这些殖民城市定居,并和当地女子结婚,从而使她们也获得罗马公民权。这种现象
①激化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②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罗马疆域
③为罗马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④客观上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四至七表主要内容涉及债务法、父权法、监护法、获得物权法、占有权法、房屋及土地权利法等民事法律。由此发展起来的罗马法,成为奴隶制社会最完备的法律体系,被恩格斯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可见
A.《十二铜表法》奠定了罗马法的基础
B.私法精神贯穿罗马法并深刻影响后世
C.完备法律体系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D.罗马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材料
爱德华·柯克,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终身任职。
——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柯克对近代英国政治法律制度的贡献。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中美国政权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導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阳为德,阴为刑。”董仲舒既重视德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则指导下刑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展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
材料二
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
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美国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
——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观的认识。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第三单元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罗马的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根本原因
A.维护平民的利益
B.维护和稳固帝国统治的需要
C.法律体系的完善
D.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答案】B
2.罗马法所蕴涵的基本法律原则是(
)
A.生而平等
B.共同富裕
C.绝对平均
D.个人至上
【答案】A
3.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是(
)
A.自然法的精神
B.第一部成文法制定
C.公民法体系出现
D.万民法体系形成
【答案】A
4.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坚持程序公正,有罪推定
D.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
【答案】C
5.詹姆斯·罗伯逊认为:“权利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有可能滥用职权,”“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为了最有效地避免总统滥用职权,美国制定并颁布了《1787年宪法》制约其权利,确立了
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
B.民主选举众议院和参议院议员的原则
C.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原则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原则
【答案】A
6.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法典》记载了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直到今天这仍旧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这说明罗马法
A.法理精深
B.言简意赅
C.影响深远
D.内容全面
【答案】C
7.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它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③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④批判宗教狂热,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8.为了保障法律活动中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近代西方建立了律师制度和
A.三权分立制度
B.陪审团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宗教裁判所制度
【答案】B
9.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要处以死刑,但因为意外过失致人死亡可以通过上交一只公羊替罪。这说明罗马法
A.以人为本减轻刑罚
B.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C.成文法取代习惯法
D.注意区分犯罪类型
【答案】D
10.罗马共和国时期,将法律条文刻在12块牌子上公布于众,即《十二铜表法》,这一形式
A.强化了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罗马社会矛盾
C.保护了外邦人利益
D.利于法律的贯彻执行
【答案】D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B
西塞罗说“法是—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C
康梁等维新人士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
国人普遍接受救亡图存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A.A
B.B
C.C
D.D
【答案】B
2.公元前242年,罗马国家设立了外事最高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的诉讼,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时,除了参照罗马法的规范外,也吸取了地中海区域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这一措施
A.加强了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
B.丰富了罗马法的法律实践
C.解决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
D.削弱了市民法的法律效力
【答案】B
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播撒至所有的人,且亘古不变……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他意在强调
A.法律应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B.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理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D.自然运行规律会影响法律
【答案】A
4.公元前366年罗马设置了最高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之间的民事诉讼。公元前242年又增设一个最高裁判官,专门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他们处理问题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反映了
A.罗马法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B.习惯法对罗马发展影响深远
C.分权制衡原则在罗马的确立
D.裁判官是罗马法体系的核心
【答案】A
5.有学者指出,到17世纪,在允许教会法和教士发挥一定作用的情况下,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已经成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普通法,补充着当代法律和习惯的不足。其意在说明
A.教会专权阻碍罗马法的传播
B.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影响巨大
C.宗教法规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D.欧洲当代法律不断得到完善
【答案】B
6.演说家阿里斯提德描绘公元2世纪的罗马城:所有现存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此“描绘”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欧洲经济中心的逐步转移
C.民主政治影响经济发展
D.万民法推动社会经济繁荣
【答案】D
7.法国民法典堪称语言上的杰作,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曾经长期施行法国民法典,该法典也曾经短暂地施行于意大利全境。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也都有过因属于法国而在本国领土内自动地适用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这一民法典盛行在于
A.拿破仑武力征服
B.法国大革命影响
C.民法典的通用性
D.人权宣言的精神
【答案】D
8.《十二铜表法》以死刑惩罚下列侵权行为:叛国、法官受贿、谋杀、纵火、使用魔法毁坏他人的种子以及夜间在他人田地上放牧。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侧重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
B.掺杂着习惯法的残余
C.注重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D.惩处犯罪的效果不佳
【答案】C
9.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A.注重维护平民的利益
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
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答案】C
10.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③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④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11.马丁?路德认为社会应由国王、诸侯、贵族来统治,“人与人是不能平等的,一些是自由的,一些是被人奴役的,一些是领主,另一些是臣民”。这表明了马丁?路德
A.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B.并未真正践行“因信称义
C.动摇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D.依然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A
12.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
【答案】C
13.罗马最高裁判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公平”“正义”并结合社会实际颁布的“告示”,被授予特权的法学家对法律疑难问题做出的解答等均是罗马法的重要形式。这种立法形式
A.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B.推动了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
C.体现了罗马法的随意性
D.有利于增强罗马法的适应性
【答案】D
14.古罗马在公元前494年,平民通过“神圣约法”选出数名保民官参与国家行政、立法活动;公元前445年,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通过法案在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为平民;公元前286年,规定平民大会决议对全体罗马人民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一过程
A.改变了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政权性质
B.实现了古代罗马的国家机构体系化
C.促进了古罗马社会等级制度的消亡
D.加速了平民与贵族权益平等化进程
【答案】D
15.罗马法规定;倘若任何人杀死属于他人之男女奴隶或可牧之畜,则他须偿付被损害物于损害前一年中的最高价值。倘任何人由焚烧、折损或折断造成他人的的不法侵害,那么无论争讼之物是什么,都应赔偿其在尔后30日内的价值。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诉讼的形式
B.把奴隶等同于畜生
C.深受习惯法的影响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D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在罗马人看来,体育竞技运动是赢得声誉、展示勇敢的活动。罗马法承袭了希腊法中体育伤害免责的传统,特别将公开举行的摔跤、混斗、拳击这三种危险比赛出现的伤害规定为免责。这说明罗马法
A.彰显了同态复仇的原始落后性
B.以古希腊民主制度为法律保障
C.蕴涵人文关怀和体育竞技精神
D.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缺乏限制
【答案】C
2.英国法学史学家梅因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正是从这些外国人的制度中来的。在万民法能得到罗马人的重视前,必须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梅因认为,万民法推广的前提是
A.吸收外邦的法律条文
B.自然法观念为人认可
C.罗马帝国的继续扩张
D.提升外邦人政治地位
【答案】B
3.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答案】C
4.“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观点
A.旨在维护罗马现存的社会制度
B.适应了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C.确立了罗马法不可动摇的地位
D.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公平正义
【答案】D
5.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十二铜表法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包含平民代表
②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与罗马法有传承关系
③公民法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④自然法“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6.在早期的罗马市民法中,妻子对嫁资没有任何支配权,丈夫可以任意处分婚姻财产。在后来的罗马万民法中,妻子逐渐取得对婚姻财产的部分支配权,丈夫要想处分嫁资首先需要征得妻子的同意。到了罗马古典法时期,妻子已经可以在离婚或者丧偶时通过诉讼主张自己的婚姻财产权。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规定婚姻关系中男女平等
B.伴随版图扩大而日臻完善
C.关于婚姻的规定影响后世
D.包含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答案】D
7.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
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
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A
8.古罗马通过战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力,获得了大量的奴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罗马社会的经济成分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货币的发行,物权方面如买卖、借贷、租赁、诉讼等内容逐渐显露出来。这反映出罗马法
A.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
B.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平等的私法精神
D.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B
9.罗马恺撒时期(公元前1世纪),在战略交通重要地点和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如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等地有40多个殖民地),以安置退伍老兵。老兵退伍后,会在这些殖民城市定居,并和当地女子结婚,从而使她们也获得罗马公民权。这种现象
①激化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②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罗马疆域
③为罗马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④客观上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10.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四至七表主要内容涉及债务法、父权法、监护法、获得物权法、占有权法、房屋及土地权利法等民事法律。由此发展起来的罗马法,成为奴隶制社会最完备的法律体系,被恩格斯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可见
A.《十二铜表法》奠定了罗马法的基础
B.私法精神贯穿罗马法并深刻影响后世
C.完备法律体系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D.罗马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答案】B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材料
爱德华·柯克,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终身任职。
——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柯克对近代英国政治法律制度的贡献。
【答案】(1)思想:法律高于王权,司法审判不受干预;法官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贡献:抵制了封建专制统治;起草了重要的宪法性文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中美国政权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
【答案】(1)思想:古罗马法重证据;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
(2)权力中心:总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導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阳为德,阴为刑。”董仲舒既重视德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则指导下刑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展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
材料二
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
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美国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
——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观的认识。
【答案】(1)特点:以礼为核心,礼法合一(或德主刑辅,重德轻刑);强调家国一体和等级秩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影响:对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政治体制等建设有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服务。
(2)不同之处:以自由主义作为基础;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有相应的法律基础。
(3)认识:法治观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主流思想的反映;不同国家的国情影响到不同国家法治观的形成;法治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治观的发展完善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