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习题汇总(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习题汇总(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5 08:17:07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民众利益
D.实行社会主义,消除阶级矛盾
【答案】A
2.“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希腊
B.古代日本
C.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D.近代俄国
【答案】C
3.二战后,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家是
A.瑞典
B.英国
C.美国
D.丹麦
【答案】B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减少贫富差距、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公有制
B.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C.推行“自由经济”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D
5.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
A.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西欧奴隶制度解体的标志
C.幕府制度建立和形成的标志
D.伊斯兰教文化专制的结果
【答案】A
6.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盛行。每个庄园大小不一,庄园中
A.盛行自然经济
B.奴隶主贵族权力巨大
C.缺少产品交换
D.土地由领主直接经营
【答案】A
7.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的结合。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王权强大
B.城市兴起和走向自治
C.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D.教会崛起和权力扩大
【答案】C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瑞典的福利政策系统完备,水平高,受益面广,社会效果显著,被西方世界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和楷模”。当时,瑞典福利投人资金主要来源于
A.个人捐助
B.国家财政
C.社会筹集
D.企业节留
【答案】B
9.10~13世纪,西欧新建了140多个城镇,其中一半是集市中心,另一半则建在农村。由此可知,西欧
A.庄园经济已经彻底解体
B.工业技术较发达
C.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基本实现城市化
【答案】C
10.社会要对每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二战后这种观念的盛行
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推动了美国“新经济”兴起
C.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促进了“福利国家”的发展
【答案】D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政府干预经济
B.“以工代赈”措施
C.社会福利制度
D.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答案】C
2.2012年,法国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因不满高税率而宣布放弃法国国籍,在反驳对他的质疑的讲话中,德帕迪约声称自己为法国缴纳了1.45亿欧元的税款且从未用过社会保险,有权得到尊重。之前,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董事长也入籍比利时,法国富人税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豪选择移居他国。这反映了
A.法国富人缺少社会责任意识
B.分配领域社会化政策面临挑战
C.福利国家财政困难日益突出
D.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自由
【答案】B
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其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A.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各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态日益膨胀,一度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新经挤”的出现
D.“福利国家”的建立
【答案】D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①"梯子”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自由竞争的机会
②"安全网”是指西方国家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③“安全网”满足了普通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
④“梯子”和“安全网”反映了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6.1970年,尼克松在《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提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据此可知
A.自由放任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B.西方福利制度不利于国家稳定
C.国家干预导致经济陷于“滞胀”
D.政府期望平衡社会公平与效率
【答案】D
7.1946年8月,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946年11月,英国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居民享受免费医疗。1948年5月,英国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救济贫困者。这些措施旨在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建立“福利国家”体系
C.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D.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
【答案】C
8.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答案】A
9.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设定这样一套仪式旨在,强调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封君需要保护封臣
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臣不能背弃封君
【答案】D
10.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法令,为工人及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和救济。同时又规定,凡是领取了救济金的工人,就失去投票选举的权利。这些做法
A.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稳定了社会的秩序
D.说明政府政策的欺骗性
【答案】D
11.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时许诺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因为许多美国人讨厌现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这说明当时美国
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B.福利制度左右总统选举
C.福利制度的弊端较为突出
D.福利制度改革面临阻碍
【答案】C
12.中世纪的欧洲,有封土的贵族一般都设有领主法庭。该法庭依据习惯法审理领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商人等提出的诉讼案件。同时,通过判处罚金等方式处理大多数违法行为,罚金和诉讼费往往流人领主手中。据此可知,领主法庭
A.旨在调和地方矛盾
B.属于领主权威的主要象征
C.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工具
D.便于法治精神的贯彻执行
【答案】C
1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某一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A.保护资本家的财富
B.保障最低生活的福利制度
C.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
D.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网
【答案】B
14.中古西欧庄园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有的则只是一个村庄的一部分。一个典型的庄园一般由封建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群、教堂、耕地、牧场、森林、河流,还有磨坊、烘烤间等组成。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经济实体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答案】C
15.史载,英国的贝克修道院庄园法庭在1246-1249年受理案件共122件,其中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利的有
92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有30件。1259-1261年阿尔里瓦庄园法庭受理案件共169件,其中涉及领
主权益的为104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B.使领主丧失司法独立权
C.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D.调解了各庄园间的关系
【答案】C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欧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
B.国王严格限制粮食贸易
C.庄园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
D.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商路
【答案】C
2.如表是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三项重要法律。这反映了英国
颁布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946年
《国民保险法》
一切有收入的英国人都定期交纳同等数目的投保金,任何人失业,都可以领取12个月的失业津贴
1946年
《国民医疗服务法》
(多数)医院收归国有,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
1948年
《国民救助法》
(政府实行特殊救助)未被《国民保险法》所覆盖的人也能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如从来没有工作的残疾人、失业时间过长丧失受保险资格的人
A.两大政党间达成人权共识
B.国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
C.政府的社会服务开支减少
D.贫富悬殊得到了有效解决
【答案】B
3.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所有的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强大的经济实力优势
B.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
C.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
D.崇尚信用的契约精神
【答案】B
4.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A.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健全法律体系
【答案】C
5.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无利可图,很多封建主转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因大批拉丁语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了拉丁语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提高。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上述现象反映出14世纪中叶的欧洲
①理性主义思潮出现
②民族国家形成
③公共卫生事业进步
④经营方式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6.西方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初始终在增加,并且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幅大于GDP的增幅。然而,西方主要福利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10%的人群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持续显著上升,此外,福利国家政府二次分配的加强,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丛生,引发民粹风潮。由此可见,福利国家(

A.是西方国家出现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
B.进一步拉大了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
C.体现出西方国家二次分配的局限性
D.难以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问题
【答案】C
7.1969年丁伯根因为提出蛛网理论,主张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政策调节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布坎南因为提出公共选择理论,主张约束政府的权利,不应把增加社会福利与平等的权利随意交给政府,而应该由公民掌握最终决策权而获奖。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方
A.公民运动的影响广泛深入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福利国家的弊端日益显现
D.社会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
【答案】C
8.据统计,与1979~1980年度相比,1986~1987年度英国社会的福利开支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直接下降趋势得以控制,80年代初以后稳定7%左右。这反映出
A.高福利投入无益国家发展
B.福利保障社会化应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国家垄断的调节作用丧失
D.福利国家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阀
【答案】B
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些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陷入危机当中;而福利治理作为应对福利国家危机,或者说“去福利国家”的一个环节出现了。这说明福利国家
A.是以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为前提
B.过分依赖政府不具有可持续性
C.经济的“滞胀”直接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
D.福利供给具有不可逆性和刚性增长的特点
【答案】B
10.英国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数个世纪里,欧洲受教育的阶层在逻辑思维方面一直接受着一种严格的和精确的训练。“欧洲近代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绝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材料说明
A.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B.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类的思想
C.文艺复兴促进古典文化再生
D.中世纪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答案】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谷物法》废除后,1886年谷物价格降到了每夸特31先令。英国进口粮食的比重,在30年代只有2%,60年代是24%,80年代是45%(其中进口谷物高达65%)。与此同时,英国钢铁的出口量则迅速上升。而且,受到种植谷物的面积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很多农业人口移民到城镇工作,谷物种植面积也不断下降。
——据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谷物法》的废除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谷物法”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2)影响:引起谷物价格下降和外国谷物涌入,打击土地贵族;推动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缓和粮食危机;推动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丈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童福利院。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家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也作了适当调整。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动部分用于发展的需要,在福利基金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对职工更有利。从1978年民政部倡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区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1992年,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已达11.2万个。为了规范社区服务业,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摘编自刘翠霄《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福利制度与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区别。
【答案】(1)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教训;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③政府的重视;④学者的贡献;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2)措施:①建立社会福利机构;②改革职工福利;③兴办和完善社区服务业;④加强法制化建设。
区别:①我国开展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②西方实行福利制度的本质是稳定资产阶级统治(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学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成建制的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
——摘编自潘振华、李小波《古代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的作用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面临的治安形势更加严峻。英国议会曾多次成立调查委员会以图在地方推行统一的警制改革,但都遭到地方官员的反对,他们主张维护地方自治,建议通过对传统体制的调整、改良来化解当时的治理困局。1856年经过议会下院辩论,最终以259票对106票的结果通过了《郡市警察法》,建立起由中央政府监督指导,郡政府具体执行的统一警制,地方教区的治安权限则遭到剥夺。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主导力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1)原因:近代西学东渐;宗族势力的衰落;构建民族国家和实现社会转型的需要;新中国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
(2)影响:积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有效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弊端: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无法根本上解决地方治安问题。
(

2


3

)
(

1


1

)第六单元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民众利益
D.实行社会主义,消除阶级矛盾
2.“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希腊
B.古代日本
C.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D.近代俄国
3.二战后,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家是
A.瑞典
B.英国
C.美国
D.丹麦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减少贫富差距、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公有制
B.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C.推行“自由经济”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
A.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西欧奴隶制度解体的标志
C.幕府制度建立和形成的标志
D.伊斯兰教文化专制的结果
6.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盛行。每个庄园大小不一,庄园中
A.盛行自然经济
B.奴隶主贵族权力巨大
C.缺少产品交换
D.土地由领主直接经营
7.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的结合。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王权强大
B.城市兴起和走向自治
C.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D.教会崛起和权力扩大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瑞典的福利政策系统完备,水平高,受益面广,社会效果显著,被西方世界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和楷模”。当时,瑞典福利投人资金主要来源于
A.个人捐助
B.国家财政
C.社会筹集
D.企业节留
9.10~13世纪,西欧新建了140多个城镇,其中一半是集市中心,另一半则建在农村。由此可知,西欧
A.庄园经济已经彻底解体
B.工业技术较发达
C.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基本实现城市化
10.社会要对每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二战后这种观念的盛行
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推动了美国“新经济”兴起
C.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促进了“福利国家”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政府干预经济
B.“以工代赈”措施
C.社会福利制度
D.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2.2012年,法国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因不满高税率而宣布放弃法国国籍,在反驳对他的质疑的讲话中,德帕迪约声称自己为法国缴纳了1.45亿欧元的税款且从未用过社会保险,有权得到尊重。之前,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董事长也入籍比利时,法国富人税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豪选择移居他国。这反映了
A.法国富人缺少社会责任意识
B.分配领域社会化政策面临挑战
C.福利国家财政困难日益突出
D.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自由
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其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A.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各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态日益膨胀,一度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新经挤”的出现
D.“福利国家”的建立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①"梯子”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自由竞争的机会
②"安全网”是指西方国家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③“安全网”满足了普通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
④“梯子”和“安全网”反映了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1970年,尼克松在《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提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据此可知
A.自由放任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B.西方福利制度不利于国家稳定
C.国家干预导致经济陷于“滞胀”
D.政府期望平衡社会公平与效率
7.1946年8月,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946年11月,英国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居民享受免费医疗。1948年5月,英国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救济贫困者。这些措施旨在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建立“福利国家”体系
C.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D.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
8.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9.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设定这样一套仪式旨在,强调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封君需要保护封臣
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臣不能背弃封君
10.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法令,为工人及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和救济。同时又规定,凡是领取了救济金的工人,就失去投票选举的权利。这些做法
A.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稳定了社会的秩序
D.说明政府政策的欺骗性
11.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时许诺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因为许多美国人讨厌现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这说明当时美国
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B.福利制度左右总统选举
C.福利制度的弊端较为突出
D.福利制度改革面临阻碍
12.中世纪的欧洲,有封土的贵族一般都设有领主法庭。该法庭依据习惯法审理领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商人等提出的诉讼案件。同时,通过判处罚金等方式处理大多数违法行为,罚金和诉讼费往往流人领主手中。据此可知,领主法庭
A.旨在调和地方矛盾
B.属于领主权威的主要象征
C.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工具
D.便于法治精神的贯彻执行
1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某一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A.保护资本家的财富
B.保障最低生活的福利制度
C.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
D.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网
14.中古西欧庄园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有的则只是一个村庄的一部分。一个典型的庄园一般由封建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群、教堂、耕地、牧场、森林、河流,还有磨坊、烘烤间等组成。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经济实体
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15.史载,英国的贝克修道院庄园法庭在1246-1249年受理案件共122件,其中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利的有
92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有30件。1259-1261年阿尔里瓦庄园法庭受理案件共169件,其中涉及领
主权益的为104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B.使领主丧失司法独立权
C.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D.调解了各庄园间的关系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欧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
B.国王严格限制粮食贸易
C.庄园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
D.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商路
2.如表是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三项重要法律。这反映了英国
颁布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946年
《国民保险法》
一切有收入的英国人都定期交纳同等数目的投保金,任何人失业,都可以领取12个月的失业津贴
1946年
《国民医疗服务法》
(多数)医院收归国有,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
1948年
《国民救助法》
(政府实行特殊救助)未被《国民保险法》所覆盖的人也能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如从来没有工作的残疾人、失业时间过长丧失受保险资格的人
A.两大政党间达成人权共识
B.国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
C.政府的社会服务开支减少
D.贫富悬殊得到了有效解决
3.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所有的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强大的经济实力优势
B.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
C.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
D.崇尚信用的契约精神
4.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A.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健全法律体系
5.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无利可图,很多封建主转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因大批拉丁语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了拉丁语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提高。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上述现象反映出14世纪中叶的欧洲
①理性主义思潮出现
②民族国家形成
③公共卫生事业进步
④经营方式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西方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初始终在增加,并且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幅大于GDP的增幅。然而,西方主要福利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10%的人群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持续显著上升,此外,福利国家政府二次分配的加强,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丛生,引发民粹风潮。由此可见,福利国家(

A.是西方国家出现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
B.进一步拉大了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
C.体现出西方国家二次分配的局限性
D.难以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问题
7.1969年丁伯根因为提出蛛网理论,主张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政策调节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布坎南因为提出公共选择理论,主张约束政府的权利,不应把增加社会福利与平等的权利随意交给政府,而应该由公民掌握最终决策权而获奖。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方
A.公民运动的影响广泛深入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福利国家的弊端日益显现
D.社会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
8.据统计,与1979~1980年度相比,1986~1987年度英国社会的福利开支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直接下降趋势得以控制,80年代初以后稳定7%左右。这反映出
A.高福利投入无益国家发展B.福利保障社会化应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国家垄断的调节作用丧失D.福利国家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阀
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些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陷入危机当中;而福利治理作为应对福利国家危机,或者说“去福利国家”的一个环节出现了。这说明福利国家
A.是以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为前提
B.过分依赖政府不具有可持续性
C.经济的“滞胀”直接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
D.福利供给具有不可逆性和刚性增长的特点
10.英国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数个世纪里,欧洲受教育的阶层在逻辑思维方面一直接受着一种严格的和精确的训练。“欧洲近代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绝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材料说明
A.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B.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类的思想
C.文艺复兴促进古典文化再生
D.中世纪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谷物法》废除后,1886年谷物价格降到了每夸特31先令。英国进口粮食的比重,在30年代只有2%,60年代是24%,80年代是45%(其中进口谷物高达65%)。与此同时,英国钢铁的出口量则迅速上升。而且,受到种植谷物的面积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很多农业人口移民到城镇工作,谷物种植面积也不断下降。
——据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谷物法》的废除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丈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童福利院。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家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也作了适当调整。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动部分用于发展的需要,在福利基金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对职工更有利。从1978年民政部倡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区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1992年,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已达11.2万个。为了规范社区服务业,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摘编自刘翠霄《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福利制度与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区别。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学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成建制的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
——摘编自潘振华、李小波《古代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的作用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面临的治安形势更加严峻。英国议会曾多次成立调查委员会以图在地方推行统一的警制改革,但都遭到地方官员的反对,他们主张维护地方自治,建议通过对传统体制的调整、改良来化解当时的治理困局。1856年经过议会下院辩论,最终以259票对106票的结果通过了《郡市警察法》,建立起由中央政府监督指导,郡政府具体执行的统一警制,地方教区的治安权限则遭到剥夺。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主导力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的影响。
(

2


3

)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