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2.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商业贸易
D.工业革命
【答案】C
3.从全球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是
A.欧洲逐渐走向强大
B.基督教走向新大陆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答案】C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例如
A.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B.垄断组织产生
C.黑奴贸易盛行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答案】A
5.1669年,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86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饮茶习惯的日趋普遍
B.贫富差距的不断缩小
C.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大
D.东西方贸易日益频繁
【答案】D
6.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答案】A
7.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A
8.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9.美国政府于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的官方价格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该规定
A.解决了经济危机
B.防止了通货膨胀
C.扩大了贸易出口
D.维护了美元霸权
【答案】C
10.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答案】A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华夏近代工业的优势
B.宣告了明清闭关锁国的破产
C.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D.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力的增强
【答案】D
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何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答案】B
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答案】C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欧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在哪一方面更加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A.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
B.开展圈地运动
C.开展海外贸易
D.积极发展工商业
【答案】D
5.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立的原因是(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盛行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完成
【答案】D
6.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D
7.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8.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这种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实业救国的影响
【答案】A
9.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D.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答案】D
10.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答案】A
11.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格局概况如下:中国的茶叶从陆路经欧洲传到北美,从海路经非洲传到拉美;欧洲的马、牛、橄榄、葡萄等经海路运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经海路传到欧洲、亚洲等地。这反映出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答案】C
12.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答案】A
13.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新航路开辟推动“商业革命”出现
B.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答案】C
14.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人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据此可得结论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
B.当时中国的农业落后于世界
C.商业活动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
D.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答案】A
15.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答案】A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答案】C
2.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答案】C
3.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
1978年12月
13
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
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
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答案】C
4.17世纪末,印度丝绸取代了中国丝绸的国际地位,孟加拉成为丝绸生产国。这导致输入欧洲的亚洲纺织品结构发生变化。169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的商品总值约540万盾,这些产品来自于从日本到也门摩卡的一系列代理点。其中,孟加拉产品所占份额不低于1/3,而这其中1/2都是孟加拉丝绸和棉织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荷兰(
)
A.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为国内工业生产掠夺原材料
D.对丝绸和棉织品的要求发生变化
【答案】B
5.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
年份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4.5亿
5.45亿
6.1亿
7.2亿
9亿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答案】A
6.16世纪以来,欧洲商人把来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以及欧洲的枪支等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业地位日益重要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交通运输日益便捷
D.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7.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通胀率一度高达27%。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实行包括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在内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
A.是对国家干预政策的否定
B.旨在减少干预推动经济发展
C.导致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D.减少福利支出加剧社会矛盾
【答案】B
8.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ー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体制改革矛盾重重
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
【答案】A
9.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B
10.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基本特点: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答案】(1)举例:丝绸之路。
变化:由边缘到中心。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关系:主导与附庸;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掠夺与被掠夺。
3.(世界贸易与物种交换)
材料一
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约略在同一时期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美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软性”的瘾品-巧克力、较淡的美洲烟草、东方来的茶叶和咖啡——之所以能打败古德曼所谓的摇摇欲坠的欧洲自种瘾品的文化,这也是原因之一:软性瘾品更能配合新兴资本主义秩序的需要。不但如此,这些瘾品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商品。它们为商人赚的钱,为国库增加的收入,比它们在喝走气啤酒、吃大麻籽面包的旧秩序下能获得的可多得多了。
——摘编自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简介17世纪世界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世界贸易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案】(1)来自美洲、亚洲、非洲的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等物种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媒介;欧洲、亚洲主导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政府高度重视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和糖等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
(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文化习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但,加剧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
第
2
页
共
10
页
)
(
第
1
页
共
10
页
)第三单元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商业贸易
D.工业革命
3.从全球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是
A.欧洲逐渐走向强大
B.基督教走向新大陆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例如
A.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B.垄断组织产生
C.黑奴贸易盛行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5.1669年,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86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饮茶习惯的日趋普遍
B.贫富差距的不断缩小
C.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大
D.东西方贸易日益频繁
6.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7.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8.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9.美国政府于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的官方价格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该规定
A.解决了经济危机
B.防止了通货膨胀
C.扩大了贸易出口
D.维护了美元霸权
10.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新航路则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北美等地的航路。二者同属于
A.文明交汇之路
B.商贸互惠之路
C.友好交往之路
D.殖民扩张之路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华夏近代工业的优势
B.宣告了明清闭关锁国的破产
C.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D.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力的增强
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何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欧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在哪一方面更加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A.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
B.开展圈地运动
C.开展海外贸易
D.积极发展工商业
5.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立的原因是(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盛行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完成
6.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7.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这种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实业救国的影响
9.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D.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0.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1.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格局概况如下:中国的茶叶从陆路经欧洲传到北美,从海路经非洲传到拉美;欧洲的马、牛、橄榄、葡萄等经海路运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经海路传到欧洲、亚洲等地。这反映出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12.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13.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新航路开辟推动“商业革命”出现
B.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14.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人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据此可得结论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
B.当时中国的农业落后于世界
C.商业活动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
D.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15.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2.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3.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
1978年12月
13
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
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
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4.17世纪末,印度丝绸取代了中国丝绸的国际地位,孟加拉成为丝绸生产国。这导致输入欧洲的亚洲纺织品结构发生变化。169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的商品总值约540万盾,这些产品来自于从日本到也门摩卡的一系列代理点。其中,孟加拉产品所占份额不低于1/3,而这其中1/2都是孟加拉丝绸和棉织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荷兰(
)
A.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为国内工业生产掠夺原材料
D.对丝绸和棉织品的要求发生变化
5.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
年份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4.5亿
5.45亿
6.1亿
7.2亿
9亿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6.16世纪以来,欧洲商人把来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以及欧洲的枪支等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业地位日益重要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交通运输日益便捷
D.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7.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通胀率一度高达27%。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实行包括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在内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
A.是对国家干预政策的否定
B.旨在减少干预推动经济发展
C.导致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D.减少福利支出加剧社会矛盾
8.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ー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体制改革矛盾重重
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
9.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10.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3.(世界贸易与物种交换)
材料一
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约略在同一时期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美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软性”的瘾品-巧克力、较淡的美洲烟草、东方来的茶叶和咖啡——之所以能打败古德曼所谓的摇摇欲坠的欧洲自种瘾品的文化,这也是原因之一:软性瘾品更能配合新兴资本主义秩序的需要。不但如此,这些瘾品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商品。它们为商人赚的钱,为国库增加的收入,比它们在喝走气啤酒、吃大麻籽面包的旧秩序下能获得的可多得多了。
——摘编自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简介17世纪世界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世界贸易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