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
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是
A.环境污染
B.债务沉重
C.贸易条件恶化
D.技术水平落后
3.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下列哪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4.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邮政
②无线电报
③有线电报
④电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5.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D.产业结构的调整
6.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7.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
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8.1840年的曼彻斯特。曲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9.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居住环境的改善
B.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10.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2.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A.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
D.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
3.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反映出
A.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B.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
C.我国已改变城市化落后的局面
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4.诞生于上海租界中的近代先进的公用设施,例如电灯在华人区“初设仅有路灯,继即行栈、铺面、茶酒戏馆,以及住屋无不用之”。自来水起初供外国人使用,后来华人居民也可用上“激浊扬清,人皆称便”的洁净自来水。这一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近代西方的影响
C.政治运动的影响
D.社会思想的解放
5.《西洋史》中写道:“十八世纪末年时,欧洲大多数的人民,已因这个革命之故,抛弃乡村生活而成为城市的居民。这些做工的男子与许多妇孺,成日如牛马一般的在那污秽狭窄的厂中工作,晚上则睡于同样的厂旁小屋之内……所以当十九世纪初年时,一般工人的生活情形,是极不卫生,极不合理,极多使人堕落的机会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③工厂环境易滋生道德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级对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30余年时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A.中国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
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7.美国制造业中心在1850年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亚斯堡附近,到1890年已移到俄亥俄州中部,离坎顿西南数英里的地方,共向西移动225英里。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东部经济走向衰落
8.2015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B.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成型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
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
9.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10.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明人口减少8%,伦敦人口减少54万:1970-1985年间,伯明翰与伦敦的人口均出现负增长:19851995年间,上述两个城市的人口基本没有増加,材料表明英国
A.人口逐渐呈现减少趋势
B.深受经济危机冲击
C.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1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A.缩小城乡差别
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发展农村经济
D.尽快提高城市化率
14.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15.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
A.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深
B.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影响
C.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D.新政加剧地方独立倾向
2.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3.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4.2005
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
50(表示已达工业化中期)时,提出最晚将在
2021
年
完成工业化进程。同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战略。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启动
B.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C.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开始
D.农村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5.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
10.6%升至
15.4%;1961—1965
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
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市体系
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
6.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文章称,“早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市,不见一个返乡……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干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乡村衰败”的原因主要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新教育推行的影响
D.工业化浪潮的冲击
7.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表明了
A.西方侵略主导了中国城市变革
B.城市化过程中和世界的碰撞融合
C.天津成为全国最西方化的城市
D.新型城市功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8.19世纪英国对空气与健康关系的新认知以及针对瘴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氨气、一氧化二氟、硫化氢、氯气、部分稀有气体和氰化物等)致病理论等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是英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此举旨在
A.建设公共工程
B.助推城市化进程
C.深化工业革命
D.改善人居环境
9.1932年,有中国学者在《谈市政管理》中写道∶"若管理得法,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并进,是很容易达于优良地步的,文化自然发扬,实业自易振兴,文明的程度,亦易增高,国家的富强,亦指日可待,"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A.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
B.国人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道路
C.城市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D.民族复兴的社会条件已经具备
10.20世纪初,中国纸张的机器生产在尺度、成分、厚度,平滑度、强度、韧度、耐久度等方面都缺乏统一标准。一种型号的纸张用完后,若新纸张不合要求,只能购买更大的纸张裁切使用,被裁切的部分只能白白浪费掉。这一状况
A.推动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B.加剧了地方军阀割据
C.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D.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一各
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等,导致了“城市病”的产生,而自由放任大背景下,市政当局的无为而治成为“城市病”蔓延的重要原因。进入19世纪中叶后,以治理“城市病”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并历经了公共卫生阶段、住房规划阶段、综合规划阶段。截至1939
年二战爆发前,通过调整和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病”已得到缓解,工业城市的物质环境大为改善,由此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英国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教训,给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空间重构,以礼制、宗法和王权为导向的传统空间布局,被以现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及公共建筑为主体的现代空间布局所取代。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且因集权体制,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国家意志和党的意识形态的载体。国民政府的空间策略促进了城市发展,并在改变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影响着城市住宅分异,强化了社会分层,使下层平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空间权利,政府未能完全承担起建立“空间正义”的责任。
——摘编自陈蕴茜《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相比,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近代中英城市治理的认识。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工业近代化和城市近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
材料二
晚清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力,即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一是内力,即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推动力。这两种力又各由若干种力组合而成,多种力的综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
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
【答案】C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是
A.环境污染
B.债务沉重
C.贸易条件恶化
D.技术水平落后
【答案】A
3.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下列哪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答案】B
4.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邮政
②无线电报
③有线电报
④电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B
5.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D.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A
6.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答案】A
7.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
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答案】C
8.1840年的曼彻斯特。曲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答案】C
9.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居住环境的改善
B.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D
10.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答案】C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答案】B
2.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A.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
D.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
【答案】B
3.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反映出
A.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B.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
C.我国已改变城市化落后的局面
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D
4.诞生于上海租界中的近代先进的公用设施,例如电灯在华人区“初设仅有路灯,继即行栈、铺面、茶酒戏馆,以及住屋无不用之”。自来水起初供外国人使用,后来华人居民也可用上“激浊扬清,人皆称便”的洁净自来水。这一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近代西方的影响
C.政治运动的影响
D.社会思想的解放
【答案】B
5.《西洋史》中写道:“十八世纪末年时,欧洲大多数的人民,已因这个革命之故,抛弃乡村生活而成为城市的居民。这些做工的男子与许多妇孺,成日如牛马一般的在那污秽狭窄的厂中工作,晚上则睡于同样的厂旁小屋之内……所以当十九世纪初年时,一般工人的生活情形,是极不卫生,极不合理,极多使人堕落的机会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③工厂环境易滋生道德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级对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6.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30余年时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A.中国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
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答案】D
7.美国制造业中心在1850年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亚斯堡附近,到1890年已移到俄亥俄州中部,离坎顿西南数英里的地方,共向西移动225英里。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东部经济走向衰落
【答案】A
8.2015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B.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成型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
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
【答案】D
9.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答案】B
10.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明人口减少8%,伦敦人口减少54万:1970-1985年间,伯明翰与伦敦的人口均出现负增长:19851995年间,上述两个城市的人口基本没有増加,材料表明英国
A.人口逐渐呈现减少趋势
B.深受经济危机冲击
C.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D
11.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答案】A
1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答案】B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A.缩小城乡差别
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发展农村经济
D.尽快提高城市化率
【答案】B
14.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答案】C
15.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答案】D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
A.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深
B.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影响
C.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D.新政加剧地方独立倾向
【答案】A
2.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答案】B
3.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答案】B
4.2005
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
50(表示已达工业化中期)时,提出最晚将在
2021
年
完成工业化进程。同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战略。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启动
B.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C.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开始
D.农村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答案】B
5.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
10.6%升至
15.4%;1961—1965
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
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市体系
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
【答案】A
6.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文章称,“早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市,不见一个返乡……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干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乡村衰败”的原因主要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新教育推行的影响
D.工业化浪潮的冲击
【答案】D
7.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表明了
A.西方侵略主导了中国城市变革
B.城市化过程中和世界的碰撞融合
C.天津成为全国最西方化的城市
D.新型城市功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答案】B
8.19世纪英国对空气与健康关系的新认知以及针对瘴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氨气、一氧化二氟、硫化氢、氯气、部分稀有气体和氰化物等)致病理论等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是英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此举旨在
A.建设公共工程
B.助推城市化进程
C.深化工业革命
D.改善人居环境
【答案】D
9.1932年,有中国学者在《谈市政管理》中写道∶"若管理得法,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并进,是很容易达于优良地步的,文化自然发扬,实业自易振兴,文明的程度,亦易增高,国家的富强,亦指日可待,"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A.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
B.国人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道路
C.城市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D.民族复兴的社会条件已经具备
【答案】B
10.20世纪初,中国纸张的机器生产在尺度、成分、厚度,平滑度、强度、韧度、耐久度等方面都缺乏统一标准。一种型号的纸张用完后,若新纸张不合要求,只能购买更大的纸张裁切使用,被裁切的部分只能白白浪费掉。这一状况
A.推动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B.加剧了地方军阀割据
C.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D.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C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一各
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等,导致了“城市病”的产生,而自由放任大背景下,市政当局的无为而治成为“城市病”蔓延的重要原因。进入19世纪中叶后,以治理“城市病”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并历经了公共卫生阶段、住房规划阶段、综合规划阶段。截至1939
年二战爆发前,通过调整和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病”已得到缓解,工业城市的物质环境大为改善,由此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英国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教训,给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空间重构,以礼制、宗法和王权为导向的传统空间布局,被以现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及公共建筑为主体的现代空间布局所取代。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且因集权体制,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国家意志和党的意识形态的载体。国民政府的空间策略促进了城市发展,并在改变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影响着城市住宅分异,强化了社会分层,使下层平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空间权利,政府未能完全承担起建立“空间正义”的责任。
——摘编自陈蕴茜《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相比,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近代中英城市治理的认识。
【答案】(1)特点:与工业化发展密切相关;重视规划;历经多个阶段;效果明显。
(2)不同之处:治理动力源于政府;呈现国家意志与党的意识;社会分层被强化;成效不大。
原因:西学东渐.受西方城市治理的影响;受制于国情,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南京国民政府是党政合一的独裁政权,城市治理服务于政权需要;民族工业发展不足,导致城市治理资金、技术等缺乏。
(3)认识:城市治理有助于城市化;城市治理应重视规划,注重循序渐进;城市治理要兼顾公平。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工业近代化和城市近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
材料二
晚清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力,即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一是内力,即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推动力。这两种力又各由若干种力组合而成,多种力的综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
(1)问题: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差;劳动者素质较低;管理混乱,玩忽职守;浪费巨大;存在腐败现象。
原因:严重依赖西方因而长期缺乏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基础;清政府按照封建衙门式对其进行管理。
(2)观点:中国的城市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共同推动)。
论证:外力:列强侵华大批通商口岸发展为近代城市;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大资本输出,一些交通枢纽、矿藏丰富的地区逐渐发展为近代城市。
内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城市化;清政府的改革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也推动了近代城市化的进程;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