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负责这条铁路设计和施工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詹天佑
D.范旭东
【答案】C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A.公路运输
B.内河航运
C.航空运输
D.远洋运输
【答案】C
3.下面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答案】A
4.如今,以地铁为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高效的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出现在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答案】A
5.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预计在今后10年内投入9
400亿美元,使美国医保覆盖率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这一改革
A.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
B.体现了“伟大社会”计划
C.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答案】C
6.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答案】B
7.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答案】D
8.15世纪以来欧洲人不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条海上航线。下列对全球海路大通认识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B.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C.建立了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D.从整体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答案】D
9.下表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
时间
1500—1840年
1850—1930年
1950年
1960年
交通工具
马车、帆船
汽船、火车
螺旋桨飞机
喷气式飞机
速度
16公里/小时
56—104公里/小时
480—640公里小时
800—1120公里/小时
A.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答案】A
10.“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组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答案】A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
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
【答案】B
2.在使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陌生男女共处某一交通工具内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
A.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大众交通工具的层次性日益突出
C.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
D.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已深人人心
【答案】C
3.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491
149229
23042
230.91
1983
122645
650474
35032
1442
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
B.经济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现代交通体系已改造升级
D.航空业正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答案】A
4.下图是1923~1934年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单位:辆)图。其主要说明了
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
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D.国民追逐时尚成为新潮流
【答案】C
5.“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B.汉阳铁厂的兴办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答案】D
6.《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答案】B
7.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答案】B
8.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答案】D
9.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一《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B
10.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高铁做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了:一趟高铁,中国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1.1903年,美国人菜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答案】A
12.《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政治和军事动机
B.经济和政治动机
C.经济和宗教动机
D.政治和宗教动机
【答案】C
13.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渊中。”这客观上有利于
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
C.丝绸之路的复兴
D.西部城市的兴起
【答案】C
14.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5年,福特一天能造出9109辆T型车,创造平均10秒一辆的世界纪录。这表明
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答案】B
15.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答案】D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图所示),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
A.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入持续低迷
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答案】D
2.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大面积凝冻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断电。蒸汽机车“重出江湖”,代替电气机车保障了春运工作的进行。下图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当时应该运行在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答案】C
3.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北宋名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答案】A
4.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答案】B
5.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
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
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
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
【答案】C
6.“(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D
7.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答案】D
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当时上海
A.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B.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答案】C
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答案】D
10.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答案】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一览表
时间
状况
1949年
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
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Ⅲ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的影响。
【答案】特点:公交车辆不断增加;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载客量增大。
影响:使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更为便捷;适应了城市客流量不断增大的需要;促进了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及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北京市的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重视环保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输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答案】(1)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
(2)作用:转运漕粮、军火、防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交通近代化。有利因素:政府扶植;以机器为动力吸引民间投资。不利因素:新生事物受时局和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自身管理的局限性;资金短缺等。
3.
材料
詹天佑(1861
年-1919年)广东南海人,是“中国铁路之父”。1887
年,作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滦河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出色完成全部工程。1905
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期间,詹大佑亲自勘察选定路线,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要求收回路权。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妥》《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支持商办铁路的原因。
【答案】(1)贡献:修建京张铁路;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总结铁路建设的经验。
(2)铁路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负责这条铁路设计和施工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詹天佑
D.范旭东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A.公路运输
B.内河航运
C.航空运输
D.远洋运输
3.下面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4.如今,以地铁为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高效的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出现在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5.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预计在今后10年内投入9
400亿美元,使美国医保覆盖率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这一改革
A.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
B.体现了“伟大社会”计划
C.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6.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7.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8.15世纪以来欧洲人不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条海上航线。下列对全球海路大通认识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B.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C.建立了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D.从整体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9.下表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
时间
1500—1840年
1850—1930年
1950年
1960年
交通工具
马车、帆船
汽船、火车
螺旋桨飞机
喷气式飞机
速度
16公里/小时
56—104公里/小时
480—640公里小时
800—1120公里/小时
A.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10.“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组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
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
2.在使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陌生男女共处某一交通工具内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
A.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大众交通工具的层次性日益突出
C.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
D.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已深人人心
3.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491
149229
23042
230.91
1983
122645
650474
35032
1442
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
B.经济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现代交通体系已改造升级
D.航空业正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4.下图是1923~1934年普通汽车及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情况(单位:辆)图。其主要说明了
A.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B.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幅提高
C.交通近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D.国民追逐时尚成为新潮流
5.“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B.汉阳铁厂的兴办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6.《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7.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8.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9.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一《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10.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高铁做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了:一趟高铁,中国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1903年,美国人菜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12.《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政治和军事动机
B.经济和政治动机
C.经济和宗教动机
D.政治和宗教动机
13.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渊中。”这客观上有利于
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
C.丝绸之路的复兴
D.西部城市的兴起
14.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5年,福特一天能造出9109辆T型车,创造平均10秒一辆的世界纪录。这表明
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15.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图所示),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
A.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入持续低迷
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2.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大面积凝冻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断电。蒸汽机车“重出江湖”,代替电气机车保障了春运工作的进行。下图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当时应该运行在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3.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北宋名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4.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5.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
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
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
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
6.“(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7.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当时上海
A.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B.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10.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一览表
时间
状况
1949年
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
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Ⅲ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输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
材料
詹天佑(1861
年-1919年)广东南海人,是“中国铁路之父”。1887
年,作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滦河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出色完成全部工程。1905
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期间,詹大佑亲自勘察选定路线,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要求收回路权。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妥》《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支持商办铁路的原因。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