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6.2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6.2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1: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9 登泰山记(1)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①文言断句技巧;②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言文断句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语感判断;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①名词断句法;②动词断句法;③虚词断句法;④特殊句式断句法;⑤修辞断句法;⑥结构断句法);
3.诵读检查,通顺合理。
题组一 基础通关(30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0分)
(  )
A.余始循以入(开始)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B.遂至其巅(因此)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C.崖限当道者(阻挡)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D.待日出(等待)
道皆砌石为磴(作为)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0分)
(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10分)
(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是日观道中石刻
D.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题组二 悦读时间(5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姚 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
A.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B.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C.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D.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晦,古代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
A.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巧妙运用侧面描写,如表现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半山居雾”和“足下皆云漫”的图景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
?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译文:?
?
题组三 语言秀场(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耳目为之聩霿①。冬间,舍侄浣江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②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
(节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
【注】①聩:天生耳聋。霜:晦,昏暗。②引绳:加以纠正。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4处)(8分)


































庸妄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6分)
译文:?
?
(2)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6分)
译文:?
参考答案
课时9 登泰山记(1)
1.B(遂:于是,就;稍:逐渐)
2.C(A采通彩。B圜通圆。D受通授)
3.B(道,动词,A、C、D均为名词)
4.C(原文标点: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5.D(这里“桐城”为籍贯)
6.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
7.(1)等到已经登上山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
8.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原文标点: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
9.(1)竟然很快得到您的亲笔书信,引用义理,十分谦虚,反而因我的愚拙的议论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感到惭愧。
(2)我与先生虽然没来得及见面,却如此承蒙赏识喜爱的情谊。
参考译文:
长期身处乡里,不能和海内贤士见面,耳目因此变得昏聩。冬天时,侄子浣江寄来先生的几篇大作,展开来阅读,欣喜愉悦之情不能自己抑制。还记得文章的意旨,只是还担心不能将文章的大美赞颂感叹完全,但我对一些地方加以纠正,将害怕得罪您,而蒙受浅陋妄为、专断的罪过。竟然很快得到您的亲笔书信,引用义理,十分谦虚,反而因我的愚拙的议论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感到惭愧。而我又因为这件事知道了君子的内心谦虚能容纳他人意见,善于诱导他人,乐于肯定他人的好想法到这样的程度。我与先生虽然没来得及见面,却如此承蒙赏识喜爱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