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4.2荷塘月色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4.2荷塘月色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1: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3 荷塘月色(1)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能分析散文的形象特征
素养
突破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散文的形象特征之方法:
①明确形象的外在特点;
②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以及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③分析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联想、想象等。
题组一 基础通关(30分)
1.下列各句中,运用了通感手法的一项是(15分)
(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5分)
(  )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
④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
⑤映入眼帘的一尊石塑近似昨夜梦境所见,底座镌刻的《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⑥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坍圮散落。
A.④①⑤③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⑥①②③④
题组二 悦读时间(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月夜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
(  )
A.本文将城里月亮与乡村月亮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突出表达了自己对乡村月夜的喜爱之情。
B.“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单独成段,运用拟人手法,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
C.文章通过具体描绘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城市文明远离大自然的遗憾之情。
D.作者深切感受到,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显得极其渺小、孤单和无知,人类应该谦逊地对待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4.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15分)
答:?
?
?
?
5.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20分)
答:?
?
?
?
题组三 语言秀场(20分)
6.诗人最爱山水,北宋欧阳修写了十三首《采桑子》来歌咏颍州西湖的美景。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将句子补充完整,请将序号填入对应横线处,使句子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20分)
示例: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材料:①飞絮蒙蒙 ②狼藉残红 ③急管繁弦 ④玉盏催传 ⑤垂柳阑干尽日风 ⑥稳泛平波任醉眠
(1)画船载酒西湖好,     ,     ,      。?
(2)群芳过后西湖好,     ,     ,      。?
参考答案
课时3 荷塘月色(1)
1.B(用听觉的“歌声”来写嗅觉的“清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其他三句都是一般比喻句)
2.C(⑤③的着眼点是“石塑”,①②的着眼点是“碑”;⑥中“由此想到”的“此”指“碑文已不可辨识”比较恰当;④中“祠中寥无一人”作为“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在回廊间回响”的原因恰当)
3.B(属于比喻手法)
4.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
5.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
6.(1)③ ④ ⑥ (2)② ①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