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0.1劝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0.1劝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1: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课时1 
劝学(1)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了解荀子的思想,掌握文中的论证方法
素养
突破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荀子散文论证特点之方法:
①了解荀子的思想主张;
②学习荀子的经典著作;
③归纳荀子文章的特征。
题组一 基础通关(30分)
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6分)?
2.《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分了几个层次论证论点?(12分)
答:?
?
?
?
3.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论点?请各举一例说明。(12分)
答:?
?
?
?
题组二 悦读时间(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王善鹏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我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我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我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情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
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眼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公里外长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
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像是在背诵先生的那篇名作:“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作》,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作》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
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座太白楼的建造施展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实惠于民,政平而民安。
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三十年(1904)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1977年荀子墓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
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
A.作者因为家乡沉睡着影响了中华儿女的圣贤——荀子而感到自豪,但同时也为家乡人对荀子墓的冷落而感到不安。
B.兰陵酒的商标上有李白的诗篇,还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对于兰陵人的精明,作者还是十分钦佩的。
C.作者想象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在对着荀子墓背诵荀子著名篇章,这表明作者认为荀子应该得到包括王思玷在内的人们的尊重。
D.作者思路开阔,笔法灵活,将与兰陵有关的名人一一写来,挥洒自如,字里行间饱含了落寞之情与对荀子被冷落的感慨。
5.文章起笔先从荒凉的荀子墓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分)
答:?
?
6.本文的题目是《寂寞荀子》,文中却又写了另外两个人物——王思玷和李白,作者的用意是什么?(18分)
答:?
?
?
题组三 语言秀场(30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
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
 。?
③?
 。?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20分)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多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        、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2)请仿照画线部分,将空白横线处补写完整,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14分)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课时1 
劝学(1)
1.况 卿 制天命而用之
2.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要持之以恒,一生都不可停止。两个层次:一是为什么要学;二是怎么学。
3.①比喻论证: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排比论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对比论证: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B(“作者还是十分钦佩的”牵强附会)
5.①很好地照应了题目里的“寂寞”二字。②指出了荀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③为全文奠定了深沉苍凉的基调。
6.这两个人物都和兰陵有关,也都受到了兰陵人的推崇,他们在兰陵的境遇与荀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表明荀子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更加突出荀子的“寂寞”。
7.②绣花要一针一线,说的是扶贫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③绣花是个慢功夫,说的是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步步为营
8.(1)①“惠存”改为“保存”或“收藏”;②“我的舍弟”改为“我的弟弟”或“舍弟”(“我的舍弟”重复了);③“撰述”改为“写”(“撰述”一般用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著作中,文艺创作不宜用)。
(2)李太白清幽的“床前明月” 陶渊明悠闲的“采菊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