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课时9永遇乐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课时9永遇乐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1: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鉴赏宋词的修辞效果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评价宋词思想内容之方法:
①弄懂文字,知人论世;
②深入境界,体察情感;
③抓住关键,分析概括。
题组一 诗词天地(3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永遇乐·烈日秋霜
戏赋辛字,送茂嘉【注】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蹚蹚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注】茂嘉:稼轩族弟,时调官桂林,生平不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
(  )
A.古人以“烈日秋霜”喻恶劣环境,本词正是以此描写了环境恶劣。
B.上片开头的三句总括辛氏“千载家谱”,接着转入“戏赋辛字”。
C.作者告诫茂嘉,“辛”字是“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
D.下片借“芳甘浓美”代荣华富贵,指出这些东西从不到辛氏家门。
2.有人认为这首词题曰“戏赋”,实则谐庄并重。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20分)
答:?
?
?
?
题组二 散文品鉴(6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把栏杆拍遍
梁 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然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这样有金戈铁马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曾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词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处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他终于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
(  )
A.作者认为辛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因为词人曾有过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的生活经历。
B.作者把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相比较,意在说明辛弃疾在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C.苏东坡身处太平盛事,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词魂,因而作者认为苏不是真正的豪放派词人。
D.文章对辛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豪放胜过苏东坡,婉约中有大情大理,胜过柳永、李清照。
4.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20分)
答:?
?
?
5.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30分)
答:?
参考答案
课时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A(“本词正是以此描写了环境恶劣”错,本词中的“烈日秋霜”是喻指性格刚烈正直)
2.这首词题曰“戏赋”,行文亦有调侃、幽默笔调,且如灯下共话家常,亲切生动,富有理趣。但从多层面、广角度表现出深刻的讽劝和训导意味,让人在调侃、幽默中得到深刻的启迪。
3.C(不是否定苏东坡的豪放,而是意在说明苏词的豪放中没有忧愤、国仇)
4.①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②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之志。③婉约言愁之笔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5.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词代表作《水龙吟》,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②“拍”字有力度和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和气质。③“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契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④此题正可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