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表格式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表格式共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7 15: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1课时 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布
课题
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含义及农业部门的划分。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归纳总结各种类型的农业的分布特征。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归纳总结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相关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养成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2.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种植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的观念。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
讲述:歌曲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农村风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么我国的农业的有关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一、农业与我们
读教材第74页的“景观图”和第75页的“活动”中“认识农业与生活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田地里耕作属于种植业,在森林里伐木属于林业,在草原上放牧属于畜牧业,在河里或湖里捕鱼属于渔业。
2.农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药品的很多原料是粮食,纸张、桌椅等办公用品的生产离不开林业的发展,我们所需要的肉、蛋、奶等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等。
二、农业的分布
(一)种植业的分布特点
读教材第76页的“图4 - 1 - 1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400mm年等降水量线,说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该线的东部,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等。
2.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3.分别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河一线,说出其两侧种植业分布的差异。
(二)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读教材第77页的“图4 - 1 - 2 中国畜牧业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牧区,说说各自优良畜种。
2.在图中找出400mm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西主要分布的是牧区畜牧业;该线以东主要分布的是农耕区畜牧业。




(三)渔业的分布特点
1.我国的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海域,淡水渔业生产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2.我国四大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等。
(四)林业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南林区、东南林区等地区。




探究点、农业分布差异。
认真观察以下三幅图,小组合作讨论农业分布差异,并共同总结。
1.东西部干湿地区
地区
西部
东部
干湿地区
干旱、半干旱
湿润、半湿润
2.东西部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区
西部
东部
地形类型
高原、盆地、山地
平原、丘陵
3.东耕西牧(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地区
农业部门
原因
东部地区
种植业、林业、渔业
地形、降水
西部地区
畜牧业
4.南稻北麦(界线:秦岭—淮河) 东部季风区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粮食作物
春小麦
冬小麦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大豆
花生
油菜
【教师总结】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农业林业—主要林业区渔业—四大渔场畜牧业—分布西部东部种植业—分布北方南方




                                    
1.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D )
A.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区
B.西部天然草场广布的地区
C.东部沿海大陆架
D.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2.我国四大牧区与其优良畜种对应正确的是 ( A )
A.内蒙古牧区——三河牛 B.新疆牧区——牦牛
C.青海牧区——细毛羊 D.西藏牧区——伊犁马
3.我国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
A.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B.小麦、大豆、甘蔗
C.水稻、玉米、甜菜 D.水稻、油菜、花生
4.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D )
A.黄河中下游流域 B.珠江中下游流域
C.松花江流域 D.长江中下游流域
5.我国秦岭—淮河南北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土壤条件 D.饮食习惯
课堂
总结
1.前面学生已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学习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并及时点拨、总结。在了解学情方面还须加强。
2.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新课标,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补充讲解,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第2课时 农业基地建设 走科技兴农之路
课题
农业基地建设 走科技兴农之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3.运用综合思维依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对身边实例进行分析。
4.理解走科技兴农之路的必要性,能够感知身边的农业科技。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设想。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解,从人地协调出发,认识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2.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2.科技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通过电子白板和“互联教学助手”展示4幅图片,带领学生复习农业的相关知识。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个地区发展农业的生产部门也不尽相同,怎样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到合适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农业基地建设
读教材第78页的“图4 - 1 - 3 我国南方某县地形”,回答下列问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的特点。例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淡水渔业;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要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
二、走科技兴农之路
1.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建设用地需求高涨,对(耕地形成巨大压力;同时,我国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而且,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量增加,国际农产品市场快速变化,又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矛盾。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峻形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2.目前,农业科技进步 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探究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小组合作讨论,并共同总结。
1.A—发展林业,地形陡峭,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2.B—发展畜牧业,坡度平缓,草场广布。
3.C—发展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4.D—发展渔业,靠近河流、水源丰富。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发展农业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1.我国外向型农业区主要有 ( A )
A.山东半岛和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
C.闽南地区和新疆吐鲁番盆地 D.珠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
2.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 D )
A.退耕还林还草 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提高单产
3.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4.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D.西北地区降水偏少,不能发展种植业
5.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 B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 B.大兴安岭——林业
C.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D.东北平原——畜牧业
6.中央电视台以“推行生态增长、打造绿色粮仓”为主题,报道了安徽省农科院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的新闻,该报道体现了该省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 A )
A.推广生态农业
B.成功的经验可以全世界推广
C.走科技兴农的道路
D.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课堂
总结
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参与活动,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说一说、记一记、议一议、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于学生所做的练习题还是太少,时间比较紧张,感觉有些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