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第1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复杂多样
课题
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复杂多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知道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分界线。
2.了解我国的地形特征,知道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3.了解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读图、析图,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出示歌词、诗词:
“大河向东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
“百川东到海……”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问:为什么我国大江大河多数向东流?
自
主
学
习
一、地势西高东低
读教材第22页的“图2 - 1 - 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颜色层次,对照高度表,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2.结合剖面示意图,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3.在图中明确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说出三级阶梯的范围、海拔及主要地形类型。
4.理解并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交通及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二、地形复杂多样
阅读教材第24页“图2 - 1 - 2 中国地形”及“图2 - 1 - 3 中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完成下列问题。
在图2 - 1 - 2 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1.指出我国平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区。
2.说出我国哪些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大,哪些比例小。
3.知道什么是山区,了解山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之处。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讨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响。
【教师提示】 注意湿润气流的流向对降水的影响;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流速等等。
【教师总结】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方向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丰富。我国在此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电站。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演
练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B )
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D.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C )
A.平原、丘陵 B.山地、高原
C.高原、盆地 D.平原、盆地
3.我国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 ( C )
A.季风气候影响 B.受山脉的影响
C.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D.社会环境的影响
4.我国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这对下列哪种产业发展尤为不利 ( D )
A.旅游业 B.采矿业
C.林业 D.交通运输业
课堂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地图来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特征,如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剖面图,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整节课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究来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2课时 主要地形区
课题
主要地形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空间分布。
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读图、描图、填图,让学生识记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空间分布。
2.通过让学生读图、填表、填图,让学生识记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强化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
2.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难点
1.将主要山脉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形成空间概念。
2.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理解要落实到地图,强化空间记忆。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复习提问:我国地形类型都有哪几种?
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
自
主
学
习
主要地形区
阅读教材第26页“图2 - 1 - 4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及第27页“形态各异的四大高原”,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不同走向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2.找出并记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
3.结合景观图及阅读资料,了解我国部分地形区的突出特征。
4.完成教材第29页活动题。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山脉作为省区分界线
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我国哪些省区以山脉作为分界线。
【教师总结】 1.昆仑山脉西段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的分界线;
2.祁连山脉是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
3.太行山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4.巫山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
5.南岭是湖南省与广东省的分界线;
6.武夷山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
板
书
设
计
1.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
2.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当
堂
演
练
1.下列山脉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 D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太行山脉 D.秦岭
2.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中,位于中间一列的是 ( A )
A.昆仑山—秦岭 B.天山—阴山 C.祁连山 D.天山—秦岭
3.长白山属于 ( C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弧形山脉
4.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C )
A.小兴安岭 B.天山
C.太行山 D.祁连山
5.“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中描述的景观位于我国的 ( B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 C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柴达木盆地
7.下列表述属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是 ( B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C.崎岖不同、千姿百态 D.地表坦荡、广袤无垠
8.太行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 ( B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课堂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镶嵌其中,将这些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进行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