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A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A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6-03 10:52:58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数学归纳法方程的步骤
一般的,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① .
;
(2)归纳递推:② .
.
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
(例如n0=1,n0=2等等)时,结论成立
假设当n=k(n∈N*且k≥n0)
时结论成立,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在完成这两个步骤的证明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的自然数n都正确.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
(1)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缺少第一步,递推就会缺乏正确的基础.一方面,第一步再简单,也不能够省略;另一方面,第一步只要考察使结论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足够了,一般没有必要再去多考察几个正整数.
(2)第二步是递推的过程,仅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就失去了递推的过程.这说明了缺省了第一步这个基础,第二步的递推就没有意义了.只有把第一步的结论与第二步的结论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因此在完成了第一、二步的证明以后,还要有一个小结.
例 1:已知 n 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 n
=k(k≥2 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证明(
)
A.n=k+1 时命题成立
C.n=2k+2 时命题成立
B.n=k+2 时命题成立
D.n=2(k+2)时命题成立
题型一 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认识
解题思路:从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切入,k 的下一个偶数
是 k+2.
解析:因 n 是正偶数,故只需证等式对所有偶数都成立,
因 k 的下一个偶数是 k+2.故选 B.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观察下列
几个方面:(1)n 的范围以及递推的起点;(2)观察首末两项的次
数(或其他),确定 n=k 时命题的形式 f(k);(3)从 f(k+1)和 f(k)
的差异,寻找由 k 到 k+1 递推中,左边要加(乘)上的式子.
n+n 24
【变式训练】
B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
n+1

1
n+2
+…+
>
1 13

过程中,由 k 推导到 k + 1 时,不等式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_______________.
1
(2k+1)(2k+2)

(k+1)(k+1)

,即
2k+2 k+1
(2k+1)(2k+2)
解析:求 f(k+1)-f(k)即可.当 n=k 时,左边=
1 1
k+1 k+2
+…+
1
k+k
.n=k+1 时,左边=
1
k+2

1
k+3
+…+
1
.
故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1
2k+1

1 1 1
.
2n+1
1
1×3

1
3×5
+…+
例2:用数学归纳 法 证明 : n ∈ N*时 ,
n
1

.
(2n-1)(2n+1)
题型二 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
= ,
= ,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

+…+
k 1 k(2k+3)+1
证明:(1)当 n=1 时,左边=
1 1
1×3 3
右边=
1
2×1+1
1
3
(2)假设当 n=k(k∈N*)时等式成立,即有
1
1×3

1
3×5
1
(2k-1)(2k+1)

k
2k+1
则当 n=k+1 时,
1
1×3

1
3×5
1
(2k-1)(2k+1)

1
(2k+1)(2k+3)

+ =
2k+1 (2k+1)(2k+3) (2k+1)(2k+3)
2k2+3k+1 k+1 k+1

= = ,
(2k+1)(2k+3) 2k+3 2(k+1)+1
所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 n∈N*等式都成立.
证明:(ⅰ)当n=1时,左边=1- = ,右边= ,命题成立.
(ⅱ)假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
即1- + - +…+ -
= + +…+ ,
变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 - +…
+ - = + +…+ .
那么当n=k+1时,
左边=1- + - +…+ - + -
= + +…+ + -
= + +…+ + .
上式表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ⅰ)(ⅱ)可知,对任意的n∈N*,等式都成立.
例3: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f(n)=(2n+7)·3n+9对
任意自然数n都能被m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
m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三 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由f(n)=(2n+7)·3n+9,
得f(1)=36,f(2)=3×36,
f(3)=10×36,f(4)=34×36.
由此猜想m=36.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ⅰ)当n=1时,显然成立.
(ⅱ)假设n=k时,f(k)能被36整除,即f(k)=(2k+7)·3k+9能被36整除;
当n=k+1时,[2(k+1)+7]·3k+1+9=3[(2k+7)·3k+9]+18(3k-1-1),由于3k-1-1是2的倍数,故18(3k-1-1)能被36整除.这就是说,当n=k+1时,f(n)也能被36整除.
由(ⅰ)(ⅱ)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f(n)=(2n+7)·3n+9能被36整除,m的最大值为36.
变式训练
求证:二项式 x2n-y2n(n∈N*)能被 x+y 整除.
平面上有n个圆,每两个圆交于两点,每三个圆不过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分平面为n2-n+2个部分.
题型四 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ⅰ)当n=1时,n2-n+2=1-1+2=2,而一个圆把平面分成两部分,所以n=1时命题成立.
(ⅱ)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即k个圆分平面为k2-k+2个部分,则n=k+1时,第k+1个圆与前k个圆有2k个交点,这2k个交点把第k+1个圆分成2k段,每一段把原来的所在平面一分为二,故共增加了2k个平面,共有k2-k+2+2k=(k+1)2-(k+1)+2个部分.
所以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ⅰ)(ⅱ)可知,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n2-n+2个部分.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常与数列、平面几何等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对于此类问题,解决的关键往往在于抓住对问题的划分标准.
题型五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6: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 (an2+3),n∈N+.
(1)证明:若a1为奇数,则对一切n≥2,an都是奇数;
(2)若对一切n∈N+,都有an+1>an,求a1的取值范围.
题型六 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的交汇
(1)证明:已知a1是奇数,假设ak=2m-1是奇数,其中m为正整数,
则由递推关系得ak+1= =m(m-1)+1是奇数.
根据数学归纳法,对任何n∈N+,an都是奇数.
(2)(方法一)由an+1-an= (an-1)(an-3)知,an+1>an,当且仅当an<1或an>3.
另一方面,若0若ak>3,则ak+1> =3.
根据数学归纳法,03?an>3,?n∈N+.
综合所述,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3.
(方法二)由a2= >a1,得a12-4a1+3>0,于是03.
an+1-an= - = ,
因为a1>0,an+1= ,所以所有的an均大于0,因此an+1-an与an-an-1同号.
根据数学归纳法,?n∈N+,an+1-an与a2-a1同号.
因此,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3.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bn}是等差数列,b1=1,b1+b2+b3+…+b10=100.
(1)求数列{bn}的通项bn;
(2)设数列{an}的通项an=lg(1+ ),记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试比较Sn与 lgbn+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可由题意先求出数列{bn}的通项bn,再根据题设条件知,要想比较Sn与 lgbn+1的大小只需要比较(1+1)(1+ )…(1+ )与 的大小即可.
(1)设数列{bn}的公差为d,
b1=1
10b1+ d=100,
b1=1
d=2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bn=2n-1(n∈N*).
(2)由bn=2n-1,
知Sn=lg(1+1)+lg(1+ )+…+lg(1+ )
=lg[(1+1)(1+ )…(1+ )], lgbn+1=lg .
因此,要比较Sn与 lgbn+1的大小,
可先比较(1+1)(1+ )…(1+ )与 的大小.
取n=1,有(1+1)> ;
取n=2,有(1+1)(1+ )> ;
……
由此推测(1+1)(1+ )…(1+ )> . ①
若①式成立,则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断定:
Sn> lgbn+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式.
(ⅰ)当n=1时,已验证①式成立.
(ⅱ)假设当n=k(k≥1,k∈Z)时,①式成立,
即(1+1)(1+ )…(1+ )> .
那么,当n=k+1时,
(1+1)(1+ )…(1+ )[1+ ]
> (1+ )
= (2k+2)= .
因为[ (2k+2)]2-( )2
= = >0,
所以 (2k+2)> = .
因而(1+1)(1+ )…(1+ )(1+ )> .
这就是说①式当n=k+1时也成立.
由(ⅰ)(ⅱ)知,①式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
由此证得:Sn> lgbn+1.(共34张PPT)
课前准备
第一个人倒下,是否所有人都倒下?
第k+1个人是如何倒下?
第一,第一个人必须倒下;
第二,任意相邻的两个人,前一个人倒下一定撞到后一个.
要保证每个人都倒下,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条件2给出了一个递推关系:
当第k个人倒下时,相邻的第k+1个人也倒下.
条件2的作用时什么?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2) 假设n=k(k≥n0,k∈N* )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1) 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 (n0∈N* )时命题成立。
(归纳奠基)
(归纳递推)
探究任务二:提炼原理,得出概念
用框图表示为:
验证n=n0时命题成立。
若n = k ( k ≥ n 0)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命题对所有的自然数n ( n ≥ n 0)都成立。
归纳奠基
归纳递推
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从n=k到n=k+1有什么变化
递推基础
递推依据
凑假设
凑结论
变式训练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变式训练: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
对于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3k2+11k+10),
(3k2+11k+10)+(k+1)(k+2)2
(3k+5)(k+2)+(k+1)(k+2)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 n=1 时,由上面可知等式成立.
(2)假设 n=k 时等式成立,
即 1·22+2·32+…+k(k+1)2

k(k+1)
12
则 1·22+2·32+…+k(k+1)2+(k+1)(k+2)2

k(k+1)
12

k(k+1)
12
[k(3k+5)+12(k+2)]
[3(k+1)2+11(k+1)+10].

(k+1)(k+2)
12

(k+1)(k+2)
12
∴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对 n∈N*等式都成立.
1、知识收获
2、方法收获
数学归纳法及其证明步骤
类比法
归纳法
本节课你又什么收获?(共23张PPT)
比较 2n 与 n2 (n∈N*)的大小
点评:归纳-猜想-证明
解:当n=1时,2n=2,n2=1, 2n>n2
当n=2时,2n=4,n2=4, 2n=n2
当n=3时,2n=8,n2=9, 2n当n=4时,2n=16,n2=16, 2n=n2
当n=5时,2n=32,n2=25, 2n>n2
当n=6时,2n=64,n2=36, 2n>n2
猜想当n≥5时,2n>n2(证明略)








1.求证:
证:(1)当n=1时,左边= ,右边= ,由于
故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 )时命题成立,即
则当n=k+1时,
即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1)、(2)原不等式对一切 都成立.
1.求证:
1、知识收获
2、方法收获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
放缩法
归纳法
本节课你又什么收获?
安瑞品窗
21世纪教育网
原创精品资料
犬2典絮葬息

21世纪执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上21世纪教育网下载精品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