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生活中的透镜——2021-2022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2.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3.宝鸡目前出现了很多“刷脸”支付的机器,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D.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4.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时,利用水袋和金属圈制成了一个水球,如图所示,我们看到了她的“倒影”。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倒影”成在王亚平和水球之间
B.此“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此“倒影”是实像
D.利用此“倒影”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光学仪器之一是放大镜
5.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下列关于该摄像头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
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6.如图所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摄影爱好者使用的照相机的主要部件是镜头,它是凸透镜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7.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8.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放大镜是_____透镜。
10.小明利用支付宝进行扫码支付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兴趣小组用某凸透镜完成了一次成像,如图所示,然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该透镜替换为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那么此时烛焰成的像为________(填“虚”或“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处,物距大于像距,
AB.由图可知,成的像是正立的,故错误;
C. 由图可知,像距和物距相同,成的像是等大的,故错误;
D. 由图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故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选D。
3.答案:B
解析:AB.此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相同,都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
D.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与王亚平位于水球的两侧;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看到的“倒影”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红外线的特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人眼不能感知其颜色,故B错误;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被监控物体在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6.答案:C
解析: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成像利用了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B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应使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错误,D正确.
7.答案:D
解析: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成在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所以A说法错误.要使画面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B、C说法错误,D正确.
8.答案:B
解析: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即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9.答案:凸
解析: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表明放大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放大镜为凸透镜。
10.答案:凸透镜;变大
解析: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二维码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11.答案:虚;放大镜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由题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将该透镜替换为焦距的凸透镜时,此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放大镜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