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单元 第二章 认识生物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冬天来临,雷鸟的羽毛变为白色,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就是生物圈
C. 生物圈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D.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4.钓鱼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 海岛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 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D. 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藻类→虾→鱼→鸟→蛇这条食物链中,蛇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
5.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 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 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 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 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6.在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其生存。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受到主要影响因素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主要影响因素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B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水
C 鸟类经常在不同的季节飞往不同的地方 温度
D 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分布不同的藻类植物 含盐量
A. A B. B C. C D. D
7.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B. 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 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8.如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
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
C. 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
D. 猫头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11.某同学对池塘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大鱼 小鱼 水蚤 河蚌
消化道内的食物 小鱼 水蚤 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A.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写出4条食物链
C. 河蚌与水蚤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D. 如果池塘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大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12.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B. 能净化水质
C. 能蓄洪抗旱
D. 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D.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14.在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对其中某一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 草→兔→狐 B. 光→草→兔 C. 兔→狐→细菌 D. 兔←草←狐
15.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0 90 0 0 30 30 40
200 350 0 0 30 0 40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300 200 0 0 0 0 50
A. B. C. D.
16.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 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 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7.瓢虫以蚜虫为食。科研工作者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
B. 瓢虫和蚜虫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 蚜虫获得的能量只有部分传递给瓢虫
D. 瓢虫捕食蚜虫完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8.《庄子山木》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正确表述这段记载中的食物链是(? ? )
A. 某种植物→蝉→鹊→螳螂 B. 某种植物←蝉←螳螂←鹊
C. 某种植物→蝉→螳螂→鹊 D. 蝉→某种植物→螳螂→鹊
1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这一生态系统由A、B、C三者组成
B. 图中的A代表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C. 图中的B代表人或动物,是消费者
D. 图中A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
20.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 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 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 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鱼和小鱼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者。
(2)该池塘被有毒物质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不断积累。
(3)写出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
22.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A 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B表示图A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A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3)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X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
(4)该生态系统中,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是??????????。
(5)图B中的甲对应图A中的生物是??????????。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3.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繁殖、竞争能力强,会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中的????。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 ? ? ? ? ?。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红耳龟”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 ? ? ??。
(4)图一的生活环境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 ? ? ?。
(5)若图一中红耳龟的数量大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水生植物、蛙、虾、鱼的数量会? ? ? ? ?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6)为防止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 ? ??。
24.我国珠三角平原地区洪涝多风,当地人民创建了一种“基塘台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将地势低洼、易发洪患之处挖成池塘养鱼、养鸭,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果树、粮棉等。这样既能防洪,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基塘台田是一个人工构建的? ? ? ??。在组成成分上,水草和浮游植物属于? ? ? ??。
(2)鱼、鸭属于? ? ? ??;生态系统的组成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 ? ???。
(3)鱼、鸭的粪便不仅可作为浮游动植物的养料,还可在产甲烷菌等? ? ? ? ? ??者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化为沼气,另一部分转化为? ? ?被水草和基堤上的作物吸收利用。
25.如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动物.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最终能量来源是 ______ .
(2)水草、浮萍、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和鱼、虾、河蚌等动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和 ______ .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______能力.
(4)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则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南橘北枳”是受温度、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的,这反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既包括生物也包括无机环境。从范围上来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3.【答案】A
【解析】解: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因此生物依赖环境,B正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基本功能、生物富集现象。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基本功能、生物富集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A错误;
B.海岛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正确;
C.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正确;
D.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藻类→虾→鱼→鸟→蛇这条食物链中,蛇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D正确。
故选A。??
5.【答案】C
【解析】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小明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除光线强度不同外、温度、湿度、震动幅度都应一致。所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某生物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设计。其中正确的是选项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A正确;
B、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茎膨大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B正确;
C、鸟类经常在不同的季节飞往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C正确;
D、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D错误。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7.【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圈层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8.【答案】D
【解析】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可知:C表示生产者,E表示初级消费者,B表示次级消费者,A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选项D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对生物富集作用的理解。解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信息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解答】
A.“山水林田湖草”中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故A正确;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故B正确;
C.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组成,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C错误;
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圈,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11.【答案】B
【解析】据表中信息可写出的食物链有3条: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小球藻水蚤河蚌,B错误。
12.【答案】D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D不正确。
13.【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D正确。
14.【答案】A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15.【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由题表可知,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16.【答案】C
【解析】据曲线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分析曲线图可得知b和c的关系,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c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所以a、b、c可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错误。若b灭绝,c由于缺少天敌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数量增加,a的数量会减少,导致c因缺乏食物而数量减少,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共同构成, D错误。
17.【答案】D
【解析】瓢虫捕食蚜虫只是完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一部分,D错误。
18.【答案】C
【解析】选项A中鹊和螳螂的捕食关系反了,应该是鹊吃螳螂;选项B中箭头方向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选项D中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应是生产者。
19.【答案】A
【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三者组成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图中A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图中B是消费者,代表人或者动物,C正确;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D正确。
20.【答案】C
【解析】解:A、本题中有毒蔗蟾就是外来物种,虽然控制住了甘蔗害虫,但是也带来泛滥成灾的弊端,所以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
B、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就是生态平衡,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食肉动物,应该属于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所以此项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任一环节若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即使对人类有害的老鼠,若将其捕杀,那么与老鼠相关的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故人类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尊重生态规律,应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故选:C。
本题主要涉及了盲目引进新物种对某一地区带来的危害,并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来维持生态平衡的知识进行解答的一类题型。外来物种的入侵,即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不同生态系统不同物种的引进给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工作应引起人类的足够重视。
21.【答案】(1)消费? ?(2)最多? ?食物链? ?(3)水生植物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4)弱
【解析】(1)题图中大鱼和小鱼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2)该池塘被有毒物质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3)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4)森林生态系统比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22.【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3)食虫鸟? ?(4) 昆虫、鼠? (5) 鹰? ?(6) 自动调节
【解析】(1)若图A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3)若X代表图A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则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中,X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食虫鸟。(4)由图A可知,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是鼠、昆虫。(5)图B中的甲体内有毒物质最多,对应图A中的生物是鹰。(6)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3.【答案】?(1)分解者?
(2)虾、鱼(缺一不可)?
(3)水生植物?
(4)红耳龟?
(5)减少?
(6)应避免宠物弃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腐生细菌和真菌等)。所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
(2)红耳龟吃虾,它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吃水生植物, 它们之间又属于竞争关系。红耳龟吃鱼, 它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鱼都吃虾,它们之间又属于竞争关系。
(3)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红耳龟”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水生植物。
(4)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红耳龟。
(5)若图一中红耳龟的数量大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水生植物、蛙、虾、鱼的数量会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6)为防止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词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宠物弃养。
24.【答案】(1)生态系统;生产者 ?
(2)消费者;非生物成分
(3)分解;无机盐和水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基塘台田既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也有水草、鱼、虾等生物成分,所以基塘台田是一个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水草和浮游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水草和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
(2)鱼、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除图中所示生物成分外,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
(3)产甲烷菌等作为分解者,能够将鱼、鸭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水和无机盐,再被水草和基堤上的作物吸收利用;同时还能产生沼气,作为清洁能源。
25.【答案】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自动调节;减少
【解析】解:(1)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由图可知:该池塘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是水草、浮萍、水绵,消费者是鱼、虾、河蚌等动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如食物链“水中植物→虾→小鱼→大黑鱼”,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因大黑鱼增加而减少,一段时间后,虾因鱼的减少而大量增加,从而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故答案为:(1)太阳能;(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自动调节;(4)减少.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些内容都是考试命题的热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