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3.1 分子热运动 练习2021-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优生辅导提升资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_13.1 分子热运动 练习2021-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优生辅导提升资料(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5 16: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优生辅导提升资料
课时13.1 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3.观察下面四组图,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
A.1cm3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 B. 肥皂液实验
C. 酒精与水混合 D.墨水滴入水中
4.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5.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6.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存在空隙
7.在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红色的水,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密封后静置,30天后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体都变红且液面下降了。对于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静置后酒精和水的总质量变小
B.静置后混合液体的密度变小
C.静置后液面下降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液体都变红表明只有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破镜难重圆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10.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11.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量、等温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别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红墨水,记录整杯水变红所用的时间。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红墨水扩散快慢是否(  )
A.与墨水滴的大小有关 B.与滴墨水的位置有关
C.与烧杯的容积有关 D.与水的温度有关
12.如图所示,在(2019﹣nCoV)。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如图所示,通过放大率为1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测得碳化硅分子的直径约为0.1    ;还可以观察到排列整齐的分子是    (选填“静止的”或“不停振动的”)。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萌闻到粽子的香味,这是由于粽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吃粽子时,粽叶上的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5.“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2021年中国滨海梨花节如约而至(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地   。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   。
16.大家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屋不能立即住人,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胶粘剂中的甲醛,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甲醛从胶粘剂跑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在   ,这种现象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加剧/减缓)。
17.如图甲,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块紧紧挤压在一起,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变化。以上两种现象共同表明: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用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19.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2)图2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3)图3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析】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A错误;
B、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水珠是看得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平衡距离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故D正确。
故选:D。
2.【解析】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
故选:D。
3.【解析】
A、1cm3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这么小的体积中含有这么多个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肥皂膜能把细线拉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C符合题意;
D、墨水滴入水中,过几分钟整瓶水都变色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析】AB、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不可能只有引力或斥力,AB错误;
C、分子间斥力和引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C错误;
D、物体不易拉断,表明分子间有引力。一根棉线容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则说明棉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间的引力小,故D正确。
故选:D。
5.【解析】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分子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所以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故B正确;
C、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之后,总体积小于100ml,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从而使总体积变小。故C正确;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同时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D。
6.【解析】分子之间有间隙,用力推活塞时,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导致分子间距很难进一步变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析】在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红色的水,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密封后静置,30天后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体都变红且液面下降了。这种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因为容器密封,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液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混合液体的密度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静置后液面下降,分子之间相互渗透到对方,体积减小,表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符合题意;
D.液体都变红表明只有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析】A、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A错误;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B正确;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隙太大,已经失去了相互作用力,不能判断出“分子间有吸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9.【解析】A、气体受热会膨胀,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故A正确;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的芳香分子向空气中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是因为对接处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几乎没有分子间的作用力,故C错误;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就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D正确。
故选:C。
10.【解析】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规律,故A错误;
B、温度一定时,分子运动没有规律,分子运动朝向各个方向,故B正确;
C、温度升高时,大部分气体分子速度增大,不是每个气体分子速度增大,故C错误;
D、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还是朝向各个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11.【解析】三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量、等温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别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红墨水,记录整杯水变红所用的时间。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红墨水扩散快慢是否与滴墨水的位置有关。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解析】
A、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病毒属于物质,不是分子,所以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A错误;
B、虽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但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
C、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所以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故C正确;
D、医用外科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对病毒起到静电吸附阻隔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解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永不信息地做规则运动,则碳化硅分子的直径约为0.1nm,可观察到碳化硅分子不停振动。
故答案为:nm;不停振动的。
14.【解析】小萌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引力。
15.【解析】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扩散;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6.【解析】因为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分子间距离,胶粘剂干了(凝固)以后,液体变成固体,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有毒有机物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就会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气温升高,物体的温度也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引力;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加剧。
17.【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变化,同样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解析】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下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下;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
19.【解析】(1)图1实验说明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观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3)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由图所示,甲图两者混合的最均匀,所以甲是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间有引力;(3)甲;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