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外文明的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
第十四课时
课前思考: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时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丝绸怎么运送到那里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课前交流
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艺术殿堂
“丝绸之路”著名景点
丹霞地貌
月牙湾
河西走廊
嘉峪关
不望祁连山顶雪
错将张掖当江南
一弯新月印滩涂
水碧山青举世无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烟笼嘉峪碧岧峣
影拂昆仑万里遥
课前交流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前交流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课程目录
四、巩固/拓展
西域的地理概念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设置西域都护府
班超经营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重点事件
目录
第一节: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西域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焕之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张骞出西域
龙城
陇西
扜泥
乌垒
姑墨
大宛
疏勒
莎车
精绝
且末
循鲜城
高附城
蓝氏城
番兜城
长安
安
息
康
西
大月氏
大夏
身
毒
居
孙
昆
仑
山
(南山)
北
山
域
乌
敦煌
玉门关
阳关
西域的地理划分
张骞出西域
张骞(zhangqian)
张骞(?-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原是一名郎官,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出西域
背景/史料分析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通过文献材料简单分析当时的西域社会环境,以及匈奴与各方的关系
张骞出西域
背景/史料分析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西汉和匈奴关系:匈奴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
西域社会状况:
小国林立,被匈奴奴役
张骞出西域
此时,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文景之治”,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
民殷国富
兵强马壮
(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朝社会环境分析
张骞出西域
都城
第一次出使往返路线
第二次出使往返路线(返程同)
龙城
陇西
扜泥
乌垒
姑墨
大宛
疏勒
莎车
精绝
且末
循鲜城
高附城
蓝氏城
番兜城
长安
安
息
康
西
大月氏
大夏
身
毒
居
孙
昆
仑
山
(南山)
北
山
域
乌
敦煌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出西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次数
时间
目的
结果/意义
1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吸引了西域各族相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2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文化、贸易往来
张骞两次出使对比
张骞出西域
《汉书?张骞传》:
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
”
张骞出西域
参考: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多年,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随堂思考/思维扩散
张骞出西域
第二节: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长安
敦煌
玉门关
阳关
鄯善
于阗
疏勒
大宛
葱岭
安息
大
秦
匈
奴
域
汉
大月氏
塞琉西亚
西
西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河西走廊
新疆
中、西亚
欧洲
丝绸之路
葡萄
马匹
核桃
宝石
玻璃
香料
石榴
丝绸
农业技术
凿井
瓷器
中原输出品特点:
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
西方输出品特点:
以动植物品种和宗教文化为主。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
造纸术
指南针
丝绸之路
中原
西方
土耳其
埃及
霍尔姆海峡
巴基斯坦
印度
孟加拉
泉州
广州
广西合浦
泰国
印度尼西亚
斯卡拉卡
阿曼
索马里
肯尼亚
现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之路
参考: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分析: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
丝绸之路
第三节:对西域的管理
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
地点
职能
调遣军队
征发粮草
地域管辖
乌垒城
管辖西域
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对西域的管理
公元前60年
1、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打破西域各国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交流增多,促进解与信任。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了西域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2、加强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流
3、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它使西域与中原的经济之间产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从而使西域地区的区域经济纳入到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之中。
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意义
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
西汉末年,匈奴控制西域,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期间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开辟西亚路线。
班超出任西域都护
对西域的管理
第四节: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对西域的管理
丝绸之路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作用: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时间:公元前119年
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概念: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产物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陆上交通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管理机构: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
意义:标志这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巩固/拓展
课程总结
巩固/拓展
1、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下列图片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他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
胡豆、今命名
胡桃、今命名
胡麻、今命名
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吗?
蚕豆
核桃
芝麻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巩固/拓展
实行“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区域融合,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巩固/拓展
中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开发和经营。秦汉时代,中国已有大规膜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平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巩固/拓展
南海诸岛
纪录片推荐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纪录片。该片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是贯穿全篇的主题。
巩固/拓展
网易云课堂
及时复习 知识巩固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
第十四课时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