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09 09: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安逸使人萎靡死亡成语“多难兴邦”
“玩物丧志”
就概括了这种思想1 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 ②傅说 ③胶鬲 ④行拂
2 听录音,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 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4.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5.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7.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关于
造就
人才关于
治理
国家才能从磨炼中来才能从奋斗中来生于忧患居安——亡国死于安乐总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总正反类推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8 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四、总结升华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六、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1、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
2、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写一篇渎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