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云南的歌会》

文档属性

名称 16《云南的歌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3 14:2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5张PPT)
云南地图
美丽的香格里拉
云卷云舒
泸沽湖
快意大理
天堂净土
纳西
彩色的世界
翠绿石林
小桥流水人家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 世界各地的游客。云南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 “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 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 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 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 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 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 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 莫不结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 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等,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节等,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等,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在人民的生活中 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 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唱歌是云南最有名 的民俗。

苗族服饰
阿昌服饰
沈从文
下面,请让我们欣赏几幅有关云南歌会的图片
能歌善舞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 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如在云南各地都有不同民族的歌会。
歌会:
民歌:
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如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 《小河淌水》就是云南傣族民歌的曲调改编而成。还有陕北民歌“信天游”, 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 台湾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等。
摩梭人
泸沽河对歌
少数民族兄弟 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
他们经常以歌唱的 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倾诉 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
或歌唱
激发
劳动
热情,
或以歌唱表达丰收的
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每逢集会或节日,在云南一些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走近作者
沈从文:苗族,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只身到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先后出版过20多个作品集,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的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 《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湖南湘西古城凤凰
《边城》
沈从文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
字词检测
迤西 蹲踞 酬和 譬喻 淳朴
柞木 熹微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chóuhè

chún
zuò

huì
xìng
糯米 忌讳 铁箍 荆条 阉鸡
nuò
huì

jīng
yān
掠地 矗起 张弛 当行出色
lüè
chù
chí
háng
引经据典:
譬喻:
忌讳:
扶摇而上:
别开生面: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打比方。
对某行动或言语有所顾忌。
形容迅速直往上升。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解释下列词语
酬和:
悠游自在:
若无其事:
熹微:
淳朴:
当行出色:
用诗词歌曲应答。
悠闲自由,不受拘束。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诚实朴素。
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当行:内行。出色:格外好。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下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内容和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与演唱会、音乐会有何不同?
比一比:云南歌会与我们平时了解的文艺晚会有和异同?
舞台 演员 表演形式 节目形式
山野 湖畔
男女老少
尽兴发挥
对唱
搭建专门场地 专业或业余演员 提前排练好 歌舞小品为主
云南的歌会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淳朴自然,气势壮观,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云南歌会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我向大家推荐三种:
第一种是对调子,在____(地方),用见景生情,即物起兴,______等方式比赛____;
第二种是赶马女孩唱山歌,地点在____;
第三种我给它取名叫______,地点在____,演唱方式是______,内容是_______,是十年难逢的盛大歌会。
快速浏览全文填空
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在云南的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及其特点:
形 式 特 点
山野对歌 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智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
村寨传歌 场面壮观,气势宏伟,是民歌的大展览
文章描写了三种民歌形式的不同特点,每种
形式描写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研读赏析
形 式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描 写 侧 重 点
写唱歌的人。有个像,有群像,刻画得非常真实、细腻。
写唱歌的环境。用优美的环境来映衬优美的歌。
写唱歌的场面。气势宏伟,既有概况(全景),又有特写。
山野对歌
别开生面、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金满斗会
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人物描写) (以人衬景:活泼欢快)
(环境描写)(以环境衬人)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
(着重写人)
(写场面)
山野
山路
山寨
作者
我们





(写环境)
(民风民俗)
(自然、生活)
作者对三种歌会形式描写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作者如此安排,对文章的 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方面,既符合每种民歌形式各自的特点;另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刻画,使行文流畅,不致让读者感到单调、乏味。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说看
我喜欢去听对调子,因为那儿有…… (情景或美),我从……中看出来。
我喜欢去听唱山歌,因为那儿有…… (情景或美),我从……中看出来。
我喜欢去听金满斗会,因为那儿有……(情景或美),我从……中看出来。
老师喜欢到山野边去听对调子,因为那里有一种朴素动人的情景,我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中看出来。
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通过细腻真实的工笔描绘,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给人以朴素之感,是一种朴素美。
示 范 欣 赏
这篇散文极富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赏与赞美之情。你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对云南歌会有什么认识?简要的谈一下。
云南的歌会自然淳朴,气势 宏大,人美景美,说明了云南民俗民风的美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
云南歌会的特点
淳朴
自然
自由
气势壮观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文章,请品析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诵下来。
1. “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2.“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1.“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 “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
2.用“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课后练习二人物描写比较
1、甲段写实为主,写人物的面目神态 , 工笔描绘,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人物肖像画: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 细致生动,如在眼前。
2、乙段侧重写虚(写意白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文字飘逸灵秀。
写意白描(虚)
工笔细描(实)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甲段侧重写实,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乙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请使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描写方法为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做画像
拓展练习
课文的第四段,用了许多优美的 语言描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请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 的理由。
各抒己见
这些景色的描写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何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何用意?
为“赶马的女孩”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女孩”生活在其间,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美好的自然真趣,可谓地灵人杰。 (移步换景,视觉、听觉,比喻、拟人)
烘托映衬出赶马女孩美丽动人的形象。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
课堂归纳
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对云南自然的热爱,对云南歌会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云南淳朴的民风民俗的由衷的赞美。
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面善 熟习
2、“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3、“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面善:面熟
熟习:学习的很熟练,了解的很深刻。
参加人多;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唱歌时间长;妇女多且打扮漂亮;老年人格外活跃。
“每桌……合起来如一片松涛。
课堂练习
4、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5、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6、从哪些方面说明“金满斗会”的历史悠久、长盛不衰?
7、试概括本段大意。
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化和普遍性的特点。
表面是避疫免灾,主要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传给下一代。
村寨传歌。
集会由来、传统、方式、目的、歌曲内容的广博、人们的情绪。
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一种文化符号, 是民族文化之根,是人类心底的文化 ,是人类文化生命的基因 。
民 俗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唱曲对歌,观光游览。弦歌之声,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莽,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来便会尽情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则多数以歌为媒介,寻找知音伴侣。以龙头三弦或吹树叶伴奏,唱词均为白族诗歌“三七一五”的传统格式,格律严谨,不能跑调跑韵。因此,对歌既展示歌喉,也比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优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传统民歌的基础上,面对当时的情景,加上即兴创作, 往往妙语连珠,动人心扉。一旦棋逢对手,便对答如流,连日连夜唱下去而难分胜负。
歌会既是白族人民抒发情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进行诗歌艺术交流, 传承民间文艺的桥梁。浩如烟海的白族诗歌正是通过这样的场合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白族人民艺术的结晶。石宝山白曲已被列入国际民族歌目,石宝山歌会亦被誉称为“白族歌城”。
白族的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
傣族的泼水节
粽布智斗魔王,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侗族林王节
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
黎族插花节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
藏族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初五,是传统的西藏雪顿节。“雪”,意为“酸奶”;“顿”,意为“奉献”。雪顿节是奉献酸奶的节日。
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百姓就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淮坊风筝节
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为把民歌发扬光大,从1993年起广西开始举办民歌节。并定于每年的11月在南宁举行 ,人们在民歌节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蒙古族盛大
民俗庆典
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
赛龙舟
浦江板凳龙又称长灯,由龙头、龙身和 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 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阵形变化 丰富,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尾一体,舞动时又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不仅保留了我国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的传统民间文化,又保留了 书画和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原生形态。2006年,浦江板凳龙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浦江板凳龙




浦江迎会
每逢传统节日及重大活动,浦江人都会举行盛大的迎会来庆贺。浦江迎会,俗称 “抬阁”,是一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迎会时,由俊秀活泼的童男童女(或用竹制人形)装扮成中国传统戏剧人物或民间传说人物,在一张方桌大小的会桌上表演某一剧情或场景。这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民间艺术活动形式,因为惊、奇、险、怪、妙,被誉为“华夏一绝”。
阿诗玛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我陪阿诗玛回家乡 (我跟阿黑哥回家乡) 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 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蜜蜂儿不落刺蓬棵 蜜蜂落在鲜花上 笛子吹来口弦响 我织布来你放羊 (你织布来我放羊)
哥哥像顶帽子盖在妹妹头上 妹妹像朵菌子生在哥哥的大树旁
(彝族)
猜一猜
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
……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
“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 类
<<蓝花花>>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 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 ” 类
云南民歌 猜调
(独)小乖乖唻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唻,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齐)小乖乖唻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哟唻,哟唻。哟唻唻哟外街卖嘛,丝线长长我跟前喽唻。
问: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嘞?…嘿高又高!
答: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嘞…嘿高又高!
问:什么结子半中腰嘞?什么结子成双对嘞?什么结子棒--棒--敲嘞---?
答:玉米结子半中腰嘞,豆角结子
成双对嘞,收了芝麻棒--棒--敲嘞--
云南对歌:
课堂即兴对歌
问:哎…云南歌会怎么样嘞?…嘿怎么样!
问:山野对歌展什么嘞?山路漫歌怎么样嘞?村寨传歌传--什--么嘞---?
答:山野对歌展才情嘞,山路漫歌
心舒畅嘞,村寨传歌民—风—盛嘞---
答:哎…云南歌会真动人嘞…嘿真动人!
十七姑娘懒打扮 好块大田不开沟,好座房子不装修,十七姑娘懒打扮,好似懒马没嚼头。 青松长在高山顶,烂木滚在沟沟头,十八小伙不学好,好似青苔水漂流。
盘歌 说客堂来道客堂,堂上桌子是几十张,几十几只脚落地,几十几股横档档?几个一桌请来坐?几十几个坐满堂? 说客堂来道客堂,堂上桌子是二十四张,九十六只脚落地,九十六股横档档,四个一桌请来坐,九十六个坐满堂。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攸攸,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牧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作业:
1、熟读课文,摘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2、课外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调查我们家乡的民俗(如信仰、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别让身边的文明失传。
3、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歌会场面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们回顾上周辩论决赛的场面,肯定还历历在目。请你模仿场面的写法,用你精彩的文字描写辩论决赛时你印象最深的场面。
你能仿照课文也写一段描绘家乡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文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