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6 08: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你知道长征吗?
八十多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那就是《七律·长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吧。
课文导入
5
七律·长征
RJ
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会写“律、崖”等
4
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1课时
从1930年到1933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此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在毛泽东同志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知识链接


字词学习
七律
云崖
渡江
铁索



suǒ





磅礴
磅秤

尽力
尽管
páng
bàng
jìn
jǐn
尽(jǐn)管我已经尽(jìn)力了,可还是没完成今天的计划。


(自律)
(津津有味)


(山崖)
(天涯)


(渡河)
(度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
岷(mín)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那样绵延不断,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可在红军看来,不过是脚下滚动的小泥球。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溅起阵阵水雾,像冒出的蒸汽;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诗意: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有感悟地朗读,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快速浏览,找出诗中的总起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一词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不怕”是全诗的诗眼。这二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毫不畏惧,勇敢顽强。
“等闲”二字则是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图
巧渡金沙江图
飞夺泸定桥图
喜踏岷山雪图
第2课时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气势)盛大。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把绵延不断的五岭比作翻腾着的细
小的波浪,把高大雄伟的乌蒙山比
作脚下滚动的小泥球,一大一小形
成对比,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
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品读课文
对偶、夸张
五岭逶迤
腾细浪
乌蒙磅礴
泥丸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不畏艰难、乐观
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吗?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品读课文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品读课文
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诗句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地势险要,敌人封锁了各处渡口,抢去所有渡船。但我军在渡口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悄悄渡到北岸,发起突然袭击,控制了两岸渡口,使大部队全部顺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
  
寒——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泸定桥可以通过。但桥上的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十三根铁链。渡河的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感受吗?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
三军:
更加欣喜。
红一、二、四方面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
全都笑逐颜开。
品读课文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对全诗的总结,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畅,“喜”由心生。“尽开颜”表现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读全诗,红军战士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本诗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进行了生动描绘,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归纳
思维导图
写法点拨:把逶迤的五岭说成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磅礴的乌蒙山说成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是一种缩小的夸张,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方法总结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夸张这种修辞手法你学会了吗?试着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夸张句。
运用示例:
(1)他的心眼真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橘子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他饿得能把一头大象给吃下去。
这橘子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yá



suǒ
法律
山崖
渡河
思索
二、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A.随随便便;轻易
B.平常
C.无端;平白地
(2)金沙水拍云崖暖(

A.高耸入云的山崖
B.山崖般的云朵
B
A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教材习题
朗读指导:要注意语气的变化。“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远征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的意味。“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战士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背诵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以填空、想象画面等方法进行背诵,加强积累,达到熟读成诵。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答:五岭那样绵延不断,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可在红军看来,不过是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这两句前半句都是写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都是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溅起阵阵水雾,就像冒出的蒸汽;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让人寒意阵阵。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欣喜;“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课外积累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二月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