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却又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的生活,多少革命战士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阅读
这篇课文,感受灯光的来之不易。
课文导入
8
灯
光
RJ
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
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王愿坚(1929—1991)
电影编剧、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足迹》《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作者简介
1949
年前,多数农家点的是陶瓷制成的豆油灯。后来有了煤油灯,瓶口上扣一个铁制圆盖,当中嵌着细铁管,管内有一根灯芯,煤油渗润上来。再后来有了罩子灯、汽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的地方建立了发电厂。改革开放后,城乡百姓逐渐用上了电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成为现实。
知识链接
灯的历史
钻
zuān
zuàn
钻研
钻石
埋
mán
埋怨
mái
埋头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zuān)研,他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辨别钻(zuàn)石的真伪了。
妈妈埋(mán)怨爸爸只顾埋(mái)头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家里的事。
(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宏伟】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漫步】
为了便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的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害,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胸墙】
造句:漫步在幽静的乡间小道上,我感到非常惬意。
形容黑暗。
【黑魆魆】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千钧一发】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造句:在灯光的照射下,钻石发出璀璨的光芒。
向往。
【憧憬】
造句:我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照耀——
宏伟——
激烈——
茂密——
注视——
憧憬——
焦急——
璀璨——
照射
雄伟
茂盛
凝视
向往
猛烈
焦虑
灿烂
大风(激烈
猛烈
)地摇晃着路旁的大树。
双方都在密切(注视
凝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
√
赞叹——
挺进——
激烈——
茂密——
微弱——
焦急——
暴露——
聚精会神——
嘲笑
撤退
和缓
稀疏
强烈
悠闲
隐蔽
心不在焉
ABB
式词语:黑魆魆(xū)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绿莹莹
沉甸甸
喜洋洋
金灿灿
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岌岌可危
兵临城下
箭在弦上
间不容发
十万火急
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3—11):
第一部分(1—2):
写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一声“多好啊”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12):
写作者面对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又缅怀起战友。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答:课文开头和结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往事。
2.本文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
答: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叙述顺序,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首尾形成呼应,整篇课文都是以“灯光”为主线来写的。
再仔细读课文,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课文解读
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这一句描写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千万盏”表明灯的数量多,“光明而又温暖”既写出了灯光给人的感觉,又表达了“我”内心幸福和自豪的感情。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句话写出了郝副营长怎样的神态?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既是实在的景象,又衬托出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仔细品读,说说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后代幸福和安定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年仅二十二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的痛惜之情。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这句话里寄托着作者的哀思和愿望: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也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千万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启示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课文通过写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主题归纳
文章结构
①引起回忆
看到:千万盏灯
②回忆往事
听到:“多好啊!”
在华灯下面,想起战友
③怀念战友
灯光
地点:沙土集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围歼战前
事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主要人物:郝副营长
随堂练习
一、给下面画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1)张老师刻苦钻(zuān
zuàn)研,教学工作卓有成效。
(2)天上的星星像钻(zuān
zuàn)石一样闪闪发光。
(3)没有埋(mán
mái)头苦干的精神做不成大事。
(4)受到同学们的埋(mán
mái)怨,她感到十分委屈。
√
√
√
√
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
)只有二十二岁,(
)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2)半个小时以后,我(
)回到团指挥所,战斗(
)打响了。
(3)后续部队(
)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虽然
所以
但是
因为
一
就
拓展空间
描写灯光的诗(词)句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
——周邦彦《青玉案》
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李之仪《千秋岁·休嗟磨折》
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
——高瑾《上元夜效小庾体》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春同心事应长在,月当灯光不用笼。
——张栻《再和》
十二门开如沸羹,灯光月色逐人行。
——张舜民《元夕端居感事四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