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只小猪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 《十只小猪过河》 课型或模块 唱游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唱游活动,使学生能有表情的边唱边表演歌曲,同时,让学生懂得做事要认真细心,要动脑筋,不能粗心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们能够有节奏地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小猪的可爱和憨态。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唱游课学习,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逻辑智能的发展。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力和协同表演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十只小猪过河》是选自花城出版社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课。这首唱游歌曲结构规整,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内容富有童趣、诙谐,其中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角色清晰,使学生容易表演。通过本课的唱游活动,要求学生们能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用他们自己设计的动作,风趣地进行《十只小猪过河》的唱游活动,提高角色表演能力,侧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常规练习:使用柯达伊手势唱音阶,出示小卡片,学生唱出唱名。
2.新课导入:出示小猪佩奇、森林的图片,故事导入。
3.仔细看,认真听,找出故事中,猪大哥数错数的原因。 1.学生边做柯达伊手势,边跟着琴声唱音阶,看到小卡片上的音符,马上能唱出唱名。
2.回答图片是小猪佩奇,并思考,小猪去森林参加音乐会的途中所发生的事。
3.仔细看,认真听,同学们回答猪大哥数不对是因为把自己数漏了。 电子琴、卡片、课件 1.问答法评价。 1.常规的音阶练习有助于巩固学生对音高概念。
2.以学生熟知的小猪佩奇,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结合数学,9加1等于10,并进行德育渗透,不能粗心大意。
展开阶段
1.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3.闯关游戏:拍节奏,唱旋律。
4.学唱歌曲:模拟小猪的叫声,用“噜”轻声哼唱歌曲;跟老师的电子琴伴奏唱
5.巩固歌曲:唱准比较难的地方 1.安静聆听,思考猪大哥数不对的原因。
2.闯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片。
3.闯第二关:请你跟我唱一唱。
4.几个学生说出猪的叫声,并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噜”轻声哼唱歌曲。
5.提出歌曲比较难唱准的地方,加以改正。 电子琴、课件 1.形成性评价。 1.带着疑问聆听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用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
3.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模仿能力,模仿小猪的叫声,为发声练习作铺垫。
拓展阶段
1.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
2.分角色演唱,扮演猪大哥和小猪们。
3.用沙锤、摇摇铃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指导学生按照歌词意境创编动作,开展小组讨论。
5.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1.有感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其中一组唱第一段猪大哥的角色,剩下几组唱第二段小猪的角色。
3.学生举手示范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并积极参与到为歌曲伴奏活动中。
4.小组间进行合作与探究,能够为歌曲创编动作各抒己见。
5.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大胆创编,并到讲台与同学分享。 课件、沙锤、摇摇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 1.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2.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1.感受改编歌曲带来的乐趣。
2.让学生在音乐创编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梦想的美好。同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3.使课程得以升华,扣题,增强学生的表演欲和自信心。
结束阶段
1.通过这节音乐课,同学们都收获了什么啊?
2.教师组织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导语:同学们,用最自信的声音唱出音乐之美,唱响真善美的小世界! 1.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并能结合律动演唱歌曲。
2.学生们举手回答这节音乐的收获。
3.随教师边唱边跳离开课室。 课件 1.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1.采用访问式总结,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
2.边唱边跳离开课室结束课堂,使课堂在欢乐的音乐气氛中结束。
课后反思 通过音乐与计算、游戏的活动,帮助学生逻辑智能的发展。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的能力是这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逻辑智能的发展,找出猪大哥数错数的原因,让孩子们体会回答对问题的喜悦,是很好的。学生能积极的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不足的地方是唱游课中,教唱歌曲的时间稍微长了点,而导致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动作的时间不足。如果省略一些环节,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