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 改革开放一案三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 改革开放一案三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3 18:30:02

文档简介

第9课 改革开放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生产合作化前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作用?
3.“上海浦东开发后,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请你说一说开发开放浦东对于中国经济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4.想一想,建国以来中共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实行这些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5.从一系列开放城市的发展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前者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而后者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是土地私有制。
2.(1)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致富新路
3.从地理角度看,上海面对太平洋,又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人海口的交汇处,这使上海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从基础设施方面看,上海有优良的大港口和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航空可直达伦敦、纽约等几十个世界大城市;从人才和技术方面看,上海拥有高层次的人才资源。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可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
4.(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生产力;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2)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党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5.启示: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PAGE
1第9课 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材料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归纳法;讲述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歌曲中这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颂扬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后一位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哪?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领袖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 “富起来”的伟大领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课,看邓小平如何带领我们中国走向富裕之路。出示课题:《改革开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什么是改革开放?说出其时间、开始地区及目的。
  2.为什么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程。并简述其影响。
4 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建立经济特区的步骤如何?说出其意义。
5.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6.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1)含义: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3)开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4)改革目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发展生产力。
2.原因: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其实这里面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1)进程:
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②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③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4.(1)建立:①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②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2)发展:
  ①继续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②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③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意义:
  经济特区的创设,扩大了对外贸易、对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改革的主要方面: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生产合作化前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作用?
3.“上海浦东开发后,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请你说一说开发开放浦东对于中国经济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4.想一想,建国以来中共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实行这些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5.从一系列开放城市的发展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和作用:
原因:我国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而不是其他地方创办特区,是由于这些地方的独特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因素等。首先这些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当年设立经济特区,关键的一点就是它们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发挥对外窗口这一职能。二是广东、福建两省均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在广东、福建这两省办特区,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三是港澳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迟或早都要回归祖国。加强与他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关系上的紧密性,并通过这种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无疑可为日后解决政治上的问题和经济上的衔接提供必要的基础。四是这些地区濒海,面向南海和台湾海峡,交通尤其是水运极为畅通和便利,可以发展便利的海上交通。最后,从特区的试验性质以及当时全国的思想状况来看,刚开始也只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先行先试。我们所要进行的改革,“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处于沿海边陲的四个特区一旦有什么闪失,也会由于它们独处一隅而对全局不会造成太大的消极影响;倘若一举成功,则会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影响深远。
作用: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的不同之处:
(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权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对外开放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后反思】
PAGE
1第9课 改革开放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2. 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
A.吸收国外资金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8.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结合右图,指出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二、识图题
11. 读图,回答问题: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实施34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据此回答: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图二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结合此图,请回答:
①今年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立24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也将选此处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 。
②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 → 沿海开放城市 → ( ) → 内地
(3)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简答题
12. 下图是邓小平同志为深圳特区的题词,阅读后请回答:
(1)题词中的“经验”指的是什么?
(2)除深圳经济特区外,请你列举当时设立的另外三个经济特区。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D 2.D 3.B 4.D 5.B 6.D 7.C 8.D 9.B 10.A
11.(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①海南(岛);②上海浦东新区;③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3)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教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2.(1)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2)珠海、汕头、厦门。
PAGE
1第9课 改革开放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
【课前导读】
一、对内改革: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__ _ 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在坚持 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发展 。
3.过程:①安徽______农民首先实行_____ ,_____ 。
②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③农业生产向 化、 化、 发展。
4.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 、 、 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 ,大大地提高了 。
为 和 开辟了道路。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5.时间:从____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
6.内容:
①把原来 制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 ,逐步扩大企业的 ,实行 。
③实行 _____分配为主 方式并存的制度。
7.深化:_____年,党的十四大提出_________ 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 、 ,向建立__ 迈进(目标);中小企业采取____ 、____ 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8.特区:___ 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 _、 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9.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 服务,发展 经济。
10.扩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______、______等 _ 个沿海城市,增设了 经济特区,设立 ____ 开发区。
11.格局: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______ ————______ ————_____ ———— _____,这样一个___ 、___ 、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改革开放 农村。
2.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力。
3. ① 凤阳小岗 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②家庭联产承包。③专业 商品 社会。
4. 责 权 利 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 农村致富 实现现代化。
5. 1985 国有企业。
6. ①公有 公有制经济。②政企分开 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营责任制。③按劳 多种分配。
7. 199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司制 股份制 现代化企业制度 改组 联合。
8. 1980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9.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
10. 广州 上海 14 海南 上海浦东。
11.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