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120011328400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时习题
一、单选题
1.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
A.2mm B.2cm C.6mm D.6cm
下列几种估测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成年人走140步的距离约90m B.人的脉搏1min跳动70次
C.课桌的高度约750m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3.若已知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钢铁的热胀冷缩程度比木头的大。现在用一把钢制的直尺在0℃时测得一根木棒长度为L,如果在30℃时再用这把钢尺测量该木棒的长度为()
A.仍等于L B.大于L C.小于L D.无法判定
4.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B.C.D.
5.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 B.1.712dm C.1.712×10-4km D.1712m
6.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正确情况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3cm
B.甲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14mm
C.乙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3cm
D.乙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35cm
7.关于测量时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错误
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
8.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
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
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D.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10.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A.1m B.2m C.5m D.8m
11.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
12.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二、多选题
13.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达到.但测量时会产生误差且不可避免,下面哪些方法能减小误差()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换一把分度值小的刻度尺
C.使用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刻度尺?????? D.先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
14.如图所示,将铜丝直径密绕在铅笔上测铜丝直径时,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丝重新密绕,并放在直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测得的直径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铜丝的粗细不均匀 D.每次读数的人不同
三、填空题
15.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_cm,乙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__cm,两次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长度过程中的误差,可以采用的办法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17.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刻度尺,所测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分度值为______s。
18.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 A.false? B. false
四、实验题
19.实验探究: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步骤与方法
小雨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false;
B.用铜丝圈的总长度false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false;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数据分析
如图所示为小雨实验过程中用分度值为false的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得到的数据,所绕线圈的宽度为______,铜丝的直径为______false.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20.小辉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一块泡沫塑料板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5.80cm、15.82cm、15.82cm、15.58cm、15.79cm,请问他的测量结果有错误吗?这块泡沫塑料板的长度应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
21.12亿元,是兰溪桥梁建设史上投资额最大和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金角大桥采用科学的人车分离设计,上层主桥给机动车通行,下层下挂式的“吊桥”专给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通行。今年暑假小强陪妈妈在“吊桥”散步。他想知道从桥的东端出发走到西端再回到出发点共走了多少步。他先走了10步测得距离为5米,他用相同的步幅行走,请计算他一共走了多少步?(假设“吊桥”长与桥梁长相同,列式计算)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D
6.D
7.C
8.C
9.D
10.B
11.C
12.D
13.AB
14.ABCD
15.B;3.50。
16.2.7 2.70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7.乙 2.80cm s 0.2s
18.1.53 B
19.CDAB false false 偏小
20.解:
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15.58cm与其它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泡沫塑料板长度的平均值为L=≈15.81cm。
答:
有错误,错误数据为15.58cm;这块泡沫塑料板的长度为应15.81cm。
21.解:
设“吊桥”长度为s,
小强的步幅:L==0.5m/步,
从桥的东端出发走到西端再回到出发点共走的步数为:n=。
答:小强一共走的步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