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内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内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6 01: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优生辅导提升资料(人教版)
课时13.2 内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
B.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
A. 给冷水加热 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
C. 下滑时臀部发热 D. 搓手取暖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增大内能的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用冰冷却饮料是利用冰熔化吸热,饮料的内能减小
D.用力挤压空矿泉水瓶,瓶盖猛烈冲出后,瓶内气体内能增大
5.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6.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7.下面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D.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的内能转移到筒上,使筒壁温度升高
8.下列与“热”相关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B.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们具有不同的内能
C.把10℃的面包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面包的内能会减少
D.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遇强冷凝华形成的
9.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0℃的物体没有内能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④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而不一定具有内能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④
10.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11.如图所示,将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木塞向外飞出,则在此过程中(  )
A.木塞飞得越高,木塞的分子势能越大
B.酒精燃烧产生的内能小于木塞的机械能
C.水蒸气内能转化为木塞机械能
D.木塞向外飞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12.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
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
C.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如图所示实验中,我们看到塞子从试管口跳出,这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   ,水蒸气的   能转化成塞子的机械能。
14.如图,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交警会强制一些重型汽车在降温池里停留一会,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   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15.如图所示,气缸中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对气缸中的气体缓慢加热,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的   方式改变气体内能的;气缸中单个气体分子的动能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气缸中气体分子的   (选填“体积”或“间距”)变大,活塞向左运动。
16.蒸海鲜的吃法在湛江非常流行。其做法是:蒸锅上面放海鲜(如图),下面放米煮粥,汁水从上面流到下面的粥里,食客们还能享受一碗营养最大化的海鲜粥。为了保持海鲜原汁原味,蒸气通过蒸锅将海鲜蒸熟。汁水是蒸气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海鲜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17.请写出下列“热”的物理含义:
(1)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这杯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某一物体,当其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也随之改变。这就导致分子势能的改变。所以,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它影响着物体内部分子数目的多少)、体积、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主要是氧气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2)用砂纸打磨铁棒,铁棒发热,主要是铁棒内能中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加了。
(3)给室温下的水加热时,水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小”);从微观上看,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
19.“车祸猛于虎”,大货车装载量大,车体长,一定程度上成为马路杀手。
(1)往大货车轮毂上滴水的原因是,踩刹车时克服阻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容易造成刹车温度过高而失去刹功能就是为了降低刹车毅的温度,确保刹车不失效。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刹车温度?
(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为什么?
(3)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同,这就是所谓“内轮差”,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线,司机根本就看不见,这是符合哪个光学原理?(同学们一定注意安全呦)
20.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甲的示数/℃
80
65
53
42
34
33
33
33
33
33
乙的示数/℃
80
70
61
53
46
40
35
32
30
30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空气环境的温度约为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至少填一个)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3)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牛奶在冷却的过程中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   (填“①”或“②”)方法效果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析】A、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杯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等于放出的热量,由Q放=cm△t可知,减少的内能还与水的质量有关,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体积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2.【解析】A、给冷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火的内能转移到水中,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B、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C、在沿滑梯下滑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臀部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搓手时,双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从而使手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故选:A。
3.【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炽热的铁水也具有内能。
B、同上,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温度和状态。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内能增大。
D、同A一样的道理,水结冰后也具有内能。
故选:D。
4.【解析】
A、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
B、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都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故B错误;
C、用冰冷却饮料是利用冰熔化吸热,饮料放出热量,则饮料的内能减小,故C正确;
D、用力挤压空矿泉水瓶,瓶盖冲出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A. B. 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则气体内能增加.故A、B错误.
C. D. 塞子从瓶口冲出时,是瓶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则瓶内气体内能减少.故C正确,D错误.
6.【解析】
A、在附近就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错误;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C正确;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控制了肉片的蒸发面积,可防止肉片里水分的蒸发,故D正确。
故选:B。
7.【解析】A、用砂轮磨刀时,刀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B、陨石克服大气的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C、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D、用打气筒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筒内空气和筒壁发生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析】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错误;
B、因为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如果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是具有不同的温度,但内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把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所以内能减少。故C正确;
D、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解析】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仍具有内能,故①错误;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内能上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故②正确;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故③正确;
④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也一定具有内能,故④错误。
故选:B。
10.【解析】
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水蒸气对瓶塞做了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故B正确。
故选:B。
11.【解析】
A、木塞飞得越高,木塞的势能越大,木塞具有的内能大小与势能无关,故A错误;
B、酒精燃烧是将酒精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释放出来,由于热量的散失,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酒精燃烧产生的内能大于飞出后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误;
CD、木塞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解析】
A、喝茶时吹气是为了增快蒸发,而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B、对手哈气是热量由水蒸气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D、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的照射把热量转移给了水,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解析】由图可知,当试管内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到一定程度时,会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做功;内。
14.【解析】(1)轮胎与地面摩擦发热的过程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或动能)转化成了轮胎的内能,轮胎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轮胎停在水中,冷水与高温的轮胎接触时,轮胎将热传递给水,一部分水还会蒸发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是由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升高;热传递。
15.【解析】
对气缸中的气体缓慢加热,气体会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气体的内能的,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化,物体的内能增大,即分子的平均动能是变大的,但对于单个分子来说,其动能不一定增大;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所以会推动活塞向左运动。
故答案为:热传递;不一定;间距。
16.【解析】
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放热后液化而形成汤汁;鸡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鸡汤中的香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在烹饪过程中,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故答案为:液化; 扩散;热传递。
17.【解析】(1)摩擦生热是指产生的内能,故这里的“热”是指 内能;
(2)物体吸热升温,指吸收热量,故含义为热量;
(3)这杯水很热,这里的“热”指温度。
故答案为:(1)内能;(2)热量;(3)温度。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解析】
(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对外做功,氧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氧气的内能减小;氧气冲出阀门是因为压强,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单位面积撞击产生的压力,是分子动能的体现,而不是分子势能,冲出去是动能减小,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体现出是吸引力的效果,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势能增加。
(2)用砂纸打磨铁棒,铁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棒的内能;
在此过程中,铁棒的温度升高,铁棒体积不变,所以铁棒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势能保持不变;
(3)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微观上看,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动能的增加;
(4)给室温下的水加热时,水吸热后,水的内能增加;从微观上看,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增加。
故答案为:(1)减小;分子动能;(2)分子动能;(3)增加;增加;增加。
19.【解答】答:(1)大货车踩刹车时克服阻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容易造成刹车温度过高而失去刹功能,为防止高温烧坏刹车片导致刹车失灵,需要在大货车轮毂上滴水,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减少其内能,降低刹车毅的温度;
(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是因为大货车的质量大,惯性大;
(3)在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同,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线,所以司机将无法观察到遮挡物后面的情况。
20.【解析】
(1)由图和表格数据可知,甲温度计最终的示数为水和牛奶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乙温度计最终的示数为空气和牛奶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水吸热,故甲的温度计的示数要高于室温;乙中牛奶的温度最终与室温相同,故空气环境的温度约为30℃;
与牛奶降温的因素很多,但只能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改变,所以需要让牛奶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相同时间内,水中浸泡的牛奶温度较低,说明放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
(3)当实验时间较长时,相同时间内牛奶降温的速度逐渐变慢,就是指冷却速率变慢。故D图符合题意。
(4)热水和环境温差越大,热水降温越快,所以当热奶茶和环境温度差越大时先冷却,然后再放入适量冷牛奶,故①的冷却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30;质量和初温;(2)放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3)D;(4)①。